游福建永定土楼,见证世界文化遗产
按照旅行社的事先安排,我们来到厦门旅游的第二天,决定去永定参观土楼。
我们在厦门市一个街口坐上一辆旅游大巴车,等游客上齐之后,大巴车便驶上了高速公路,朝着永定方向驶去。我坐在靠车窗一个座位上,望着外边的景色,脸上带着旅游愉悦的心情。大巴车离开厦门市不久,就进入了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公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长着不落叶的树木和翠竹,郁郁葱葱,十分茂密。这一车游客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人们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相互交流着,询问着。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那里的土楼举世闻名,独具特色。大巴车大约行驶了大约二个多小时,就到了今天要参观的地方。我们下车后,稍作休息,当地导游刘女士便带着走进了土楼旅游区。其实,永定土楼不是一座土楼,周围村子有很多土楼。土楼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建筑的年代也不一样。我们今天要去的是一座大土楼,被当地人称为“土楼王”。“土楼王”真名是“承启楼”,带有承上启下的意思。“承启楼”门两边有一副对联:程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从这副对联的含义上看,承启楼寄托着先辈人的愿望和希冀,要求后辈人勤俭持家,读书耕种为生,不能沾染不良习惯和一切恶习。
我站立在承启楼前,正在认真审思着门上对联的意思,导游便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开始讲解承启楼的历史。承启楼是一座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楼。她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有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承启楼高四层,上上下下四百个房间。整个楼层是圆中有圆,圈中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承启楼在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楼内人来人往,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曾任台湾政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王”五个大字。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2008年7月,永定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导游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解着,我边听边记录,边仔细观望着这座最大土楼的外观。从土楼保留的原貌上看,我不得不佩服永定先辈人的建筑艺术和设计构造技能。土楼高有十多米,最上边有圆弧形的大盖子,远远望去既像是一座圆形的城堡,又像一棵拔地而起的大蘑菇。土楼设计合理,既可透过上边的窗口瞭望远方,观察外边的世界,又可瞬间把信息传递给楼内居住的每家每户。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看到河南农村的土寨。土寨四面有寨墙,挖有寨沟,有寨门,寨内有房屋。那是动乱年代乡民为防土匪的产物。永定土楼是不是为了防止土匪而建造,我不能妄加猜测。但是,从地理位置上看,永定属于龙岩偏僻山区,离厦门不远。而厦门又是临海,历史上经常受到海盗和外国船舰骚扰。从这点上看,土楼的建造防匪防盗的意图十分明显。
“走喽!”导游的召唤,打断了我的深思。我随着人流走进土楼,顿觉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我们像是进入了远古时代的群居部落。仰脸观望,但见圆形土楼共有四层四圈,每层每圈都设有一个接一个的房间。房间门窗皆木制结构,排列整齐。每层都有走廊有栏格,相隔一段距离有上下楼梯。而在土楼的下边,则是一家一家的院落。导游带我们走了几家,真是门中有门,院中有院,家家相通。我们边走,边看,边赞叹!最后,导游带我们进了她家,倒上茶水,让我们品尝。还给我们拍照了合影作为留念!
来参观土楼的游客真不少,这批游客走那批游客又来,承启楼内熙熙攘攘,显得有点拥挤不堪。这时,导游看看手机说:“好了,时间快到了,你们该上车回去了!”于是,便带着我们向停车场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