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透过“教育经”观照时代生活

从“别离”到“舍得”,“小”系列从没有停止思考,而是将观察中国家庭的“内窥镜”再一次深入。
2016年,《小别离》围绕中学生出国展开三个不同阶层家庭的教育观察,2019年,《小欢喜》从高考入手直击中国家庭的痛点,电视剧《小舍得》继续深耕家庭和教育话题,将镜头聚焦“小升初”战场。4月11日,《小舍得》打通央视电视剧频道、东方卫视、爱奇艺三大平台首播,优质剧集系列所集聚的品牌效应充分释放,电视收视率、网播点击率和社交网络话题热度一路飘红。
剧情甫一展开,便是一场一家老小全情投入的文艺比赛。两部手机在线直播,将外公外婆与爸爸妈妈两代人对于下一代教育的高度关注完全凸显。当一大家子人坐上饭桌,碟大碗小,磕着碰着,便将情绪的浓度和话题的深度推向高潮。父母们尽力的维持,“半路姐妹”言语的争锋,女婿们小心的周旋和孩子们的察言观色,好不精彩。这一刻,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小舍得》将剧集的戏剧性拉到最大值。
在立足现实的前提下,《小舍得》实验性地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大家庭——南家。在这个重组大家庭中,教育、情感、婚姻等等现实问题层出,高度凝练着现实中的家庭百态。家中的父母们面对着要对两个女儿、两个外孙外孙女“端水”的难题;两个女儿南俪和田雨岚无论有心无意,都在各个方面展开攀比,孩子更是她们必提的一项;在女儿们各自的小家庭中,两双年轻父母处于教育、事业、婚姻的胶着期。他们每个人看似“一切都好”的生活,在旁观者看来却显然岌岌可危。
剧集以第三方视角去看待这个特殊家庭中发生的故事,及由这个大家庭延展出更广阔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三维世界。其中不少关于“攀比”的奇观让人忍俊不禁,孩子比教育,大人比职场,女儿们比女婿……“比比”皆是,笑过之后,观众却不免发现自己就是“剧中人”。“攀比”是《小舍得》里所有人跑偏的根源,也是现实中大部分人心态失衡的重要原因。《小舍得》从“攀比”这个现代人无法回避的话题说开去,但它又不仅仅停留在反映“攀比”表面的嬉笑怒骂,制造紧张气氛和焦虑情绪,而是试图探寻“为什么我们会投入激烈的攀比漩涡?”,以及寻找抚平这一心理“疙瘩”的方法。
《小舍得》一直在探寻着答案。一次明枪暗箭的家庭聚餐,一段悲伤的闪回,让我们看到南俪和田雨岚之间的锱铢较量,根植于她们的原生家庭。年幼时父母婚姻的破裂导致了南俪心理上的委屈和不安,而作为继女的田雨岚在进入新家庭时故作坚强,急于被认可和被关注的心理在她组建新的小家庭后,依旧隐隐作祟。
大人之间的硝烟味弥漫到了孩子教育的领域。与《小别离》《小欢喜》一样,《小舍得》照旧拿出三个家庭的孩子作为观察样本。夏欢欢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多才多艺、性格开朗;颜子悠沉默害羞,但是学习成绩好;米桃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勤奋努力的她成了大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当“小升初”的倒计时响起,南俪所主张的“快乐教育”一触即溃,田雨岚奉行的“高压教育”愈演愈烈,“危墙”之下,孩子们何去何从?随着剧情的展开,家长们逐渐看到孩子们的更多面,也接受了孩子们的不完美。《小舍得》正是通过这三个家庭的故事告诉观众,成绩不是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条件,优秀也不是孩子得到父母之爱的必要条件。可以期待,在经历了风浪后,三个小家庭逐渐成长,代际之间、家庭之内,对彼此更加珍惜与爱护。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由于是当代生活的直观反映,一直以来备受观众喜爱,也直接承担着传递时代精神的重大作用。但这类剧集在创作中也容易遇到难点,就是如何在贴近现实、直面问题的同时去建构社会温度。《小舍得》不仅将家庭层面内的亲密关系管理、社会层面内的课外补习班乱象、教育层面内各方教育观点的对撞有机整合后提出问题,更找到“攀比”这一症结,这就是它能让现实主义剧作“软着陆”的原因,也是它谨慎智慧地反映时代生活、表面辛辣实际却底色温暖的一大体现。
笑罢、哭罢,关上电视,审视自己,我们何尝不是一个人生的“端水大师”?在教育、职业、婚姻等等问题上努力把一碗水端平,尽最大能力争取生活的圆满和人生的幸福。从现实生活中提炼亦为现实服务,面对家庭和教育,《小舍得》提供的解决思路和价值参考,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