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煮粥荐春盘 补中益气更护肝

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攲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陌争牛卧作团。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宋·苏轼

诗词赏析
    结合诗题可知,本诗乃东坡先生病中所作。前半首描写了一幅孤单凄凉的画面,长夜漫漫,孤灯只影,外面春花烂漫却不敢去欣赏,只怕更加重心中的苦闷与病情,白发攲簪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颜色,盘子里没有珍馐美味,只有黄芪熬的药粥相伴。而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诗人“从来兴不浅”,旭日升起,邀上好友,准备好春季的时令美食,与大家一起醉笑欢谈,心中的郁闷也一扫而光。后半首的盎然生机让人钦佩,东坡先生的豪放潇洒,就连在病中也不减毫分。苏轼不仅诗文一流,医理也颇为精通,“黄耆煮粥荐春盘”中的“黄耆”即黄芪,选用黄芪粥作为食疗方,可见他对黄芪补虚益元的功效是非常认可的。
养生解读
    在本草植物里,黄芪的身姿实在是非常特别,看一眼就不会忘记。虽然黄芪植株高大,但它看起来既不魁梧也不臃肿。棕黄色的主枝条直立向上,丰硕秀美;碧绿细小的叶片排列在枝上,双面都有绒毛,像羽毛一样飘逸;黄色的花骨朵一串串挂在叶旁,花瓣大而低垂,就如同古代王孙贵族挂于腰间的金色环珮。黄芪在古代又被称为“王孙”,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名医甄权所作《药性论》中,可能与它花的形象有很大的关系。等到一阵微风吹来,看它羽臂轻摇,环珮摆动,好似一位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上等黄芪的切片,具有“金井玉栏”特征(药材横切面上外圈呈白色,中心呈黄色或淡黄色,习称金井玉栏,亦称金心玉栏),质地绵软、气味清香,可以感受到它像大地一样柔和亲切而又充满力量。你如若被黄芪的美好形象所吸引,却忘记了它在医学上的作用,那就太可惜了。
    黄芪,又名黄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解释得名缘由:“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作为补气的要药,清代医家黄宫绣说:“黄耆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它与人参虽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而黄芪则以补虚扶元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的人。有些人经常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便可通过常服黄芪以“固表”,改善体质,避免经常性的感冒。《本草正义》中记载:“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味浓质厚,力量皆在皮中,故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就是说,黄芪具有温养脾胃、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等功效,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人使用。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黄芪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铜、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及酪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还含有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成分。黄芪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调节血压、控制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转氨酶、抗消化道溃疡、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膳饮品鉴
    芪参小米粥
    材料:炙黄芪15克,党参15克,小米150克,冰糖适量。
    做法:炙黄芪、党参洗净,小米淘洗干净,浸泡1小时。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炙黄芪、党参煎煮2次,去渣留汁。将小米放入汤汁中,熬煮成粥,放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用:本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助运的功效。适合于肺脾气虚引起的少气懒言、自汗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等人群以及易患感冒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