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钧瓷的“釉”也叫“药”
钧瓷以其独特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釉彩和神、奇、怪、绝自然形成的纹路及釉画而闻名遐迩,独树一帜。
史料记载,神垕钧窑烧制有一种“长寿瓷”,与药王孙思邈有着极深的渊源。
唐贞观元年,孙思邈被招入宫,后时而居京城,时而隐居禹州,101岁仙逝。孙思邈经常在神垕一带行医采药,治愈一位苗姓老窑工的急病,老窑工送给孙思邈一件黑色钧瓷碗,二人成为挚友,经常在一起谈钧论道,品茶饮酒,亲如兄弟。
一天,孙思邈来找老窑工,见老窑工先捏一撮柴灰,又抓一把石末,后拿一块骨头,分别用戥子称好后放到擂碗中。
孙思邈问老窑工:“这是干啥哩?”
老窑工说:“这是在配料,这几种东西混合研细,加水调成糊,涂在坯上,烧制后有光泽,还带颜色。”
孙思邈又问:“研细后这东西叫啥?”
这一下把老药工给问住了,老窑工说:“这东西还没名哩。”
孙思邈想了想说:“你这捏一把,那抓一把,像攒药一样,用的家伙也与攒药相仿,干脆把配成的这种东西叫‘药’吧。”
老窑工说:“中!”
于是人们就把研细后的白色糊糊称“白药”,黑色的糊糊称“黑药”。这“药”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釉”。所以“釉”也叫“药”,在钧瓷场里至今一直沿用这个叫法。
唐贞观二十一年春季,唐太宗的女儿突得怪病,请孙思邈医治,公主服药难以下咽,孙思邈拿出苗姓老窑工送给他的黑色钧瓷碗,将药倒入钧瓷碗中,片刻药味变香,还有点甜,公主一口气把药喝了下去,并得以痊愈。这个钧瓷碗有此神奇功效,孙思邈也是首次发现。
公主病愈后,孙思邈又回到禹州,在行医采药的实践中,他发现用钧瓷罐储存草药,草药会变得更香。孙思邈把这一发现告诉众人,禹州城里的药铺、药行纷纷购买钧瓷,用于储存草药。
后来苗姓老窑工经常与孙思邈一起探讨钧瓷的养生功效,把“釉”配料中的柴灰改用草药灰,把石末改用矿物药末,并增加了动物药末和介壳类药末,推进了养生钧瓷产业的发展。
更为神奇的是,神垕一带至今流传有“苗姓老窑工烧制的钧瓷神奇,瓷片也珍贵。瓷片研成末,配成药,能治小孩食气”的说法,据说是孙思邈说的,人们非常相信。现在,很多人家还纷纷到苗氏后裔苗建长老窑工的钧瓷窑去捡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