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桑树是我国的本土植物,因其树叶可以养蚕,木材可以制作农具、家具,果实可以食用、药用、酿酒等,是我国先民田间舍旁的常见树种。早在甲骨文字中,就已经出现了“桑”字。传说黄帝教人种桑,嫘祖教人养蚕。
桑树为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桑叶为绿色卵圆形,边缘有粗糙的锯齿,4月份开花,花开后挂上绿色的果实,成熟的果实被称为桑葚。美味的桑葚折服了众多文人墨客,如陆游《湖塘夜归》里的“郁郁林间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欧阳修《再至汝阳三绝》里的“黄鹂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最精彩的要数晋代文学家傅玄的《桑椹赋》“繁实离离,含甘吐液;翠朱三变,或玄或白;佳味殊滋,食之无斁”,可见其甘甜多汁。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绘了当时朴实和谐的田园生活。两位老友轩窗一开,面对窗外的场院菜圃,在屋里饮酒交谈,话语间不仅仅是诗词文雅,也包括最接地气的“话桑麻”,让人感受到浓烈的生活气息。乐府诗《陌上桑》里“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描绘了年轻美丽的女子罗敷采摘桑叶的场景。
古时也常常在桑林举行一些重要活动,如“桑林之舞”,是一种大型的祭祀活动,自周代开始,历代多沿袭奉行,在中国延续了有数千年之久。在北京的北海公园里有一片浓密的桑林,其中就坐落着“九坛八庙”之一的“先蚕坛”,是清朝皇帝的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清朝每年春季,皇后和妃嫔们一起来此举行“亲蚕”大典,以此来祭祀蚕神。
《战国策·赵策四》载:“昔者尧见舜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当时尧在桑树下将天下禅让给了舜。除此之外,桑林还是有情人约会的地方,《汉书·地理志下》中记载:“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成语“桑间濮上”就来源于此。
桑树全身皆可入药,桑叶具有清燥润肺、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霜降后采摘又被称为冬桑叶或霜桑叶;其果桑葚具有养血生津、滋阴润肠的功效;其枝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其根皮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除此之外,与桑树有关联的中药也有许多,《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桑螵蛸“以桑上者为好,是兼得桑皮之津气”,桑寄生“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以及僵蚕、蚕沙、蚕茧等。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附于桑白皮项下,被列为中品,有“叶主除寒热出汗”之功。《本草纲目》中有附方:“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盗汗,《本草备要》中记载:“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可见其治疗盗汗疗效之显著。桑叶还有明目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乃手足阳明之药,煎汁能止消渴,明目长发。”
除了药用价值以外,人们还将成熟的桑葚制成桑椹酒饮用,《本草纲目》中记载:“四月宜饮桑葚酒,能理百种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