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聚与陈岗迎风阁的故事

张九聚是山西人。
明朝后期,张九聚千里迢迢来到今禹州市文殊镇彭台村的桃园沟。桃园沟在蝎子山东侧的沟中,涌泉河的南侧。该村由黄姓建村,由于该村有一个十来亩的大桃园,桃树品种好,个儿大,色鲜,味美,广销城乡,闻名遐迩,桃园沟由此得名。
张九聚来桃园沟,是为了开煤矿。由于资金雄厚,他同时开挖了十三盘煤窑口。在掘进过程中,出现透水,需要摆竹龙排水。那时打煤窑的都要敬老君爷。初一、十五要烧香祷告,以求吉祥平安。
张九聚为人比较诙谐,有一次上香时,他对老君爷说:“窑地下水大,我多摆几架竹龙,看看你老头儿多大劲!”一语成谶,井下摆了十二架竹龙都抽不干水。虽然打了三个桃花开,水依然没能治住,也没有出煤。钱很快用光,无奈只好返回山西借钱。
当时山西有一户兄妹,很有钱,哥哥叫月兰,妹妹叫月英。
说起妹妹月英的发家史,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常言道:小富靠俭,大富靠天。月英的婆婆家原是他们家的一个佃户。
这个佃户,主要给月英家放羊。一次,佃户的儿子在山上放羊,无意中发现山沟里有一个小洞,洞外长满了草,非常隐蔽。由于羊踩空,一条腿陷进洞内,他在解救羊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洞。当洞暴露时,他出于好奇,就探查洞的深浅,却发现里面有很多金砖。他以为是有人专门放在洞内的,就没有动。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告诫他:不义之财,不能贪占。后来,很长时间,金砖一直放在那里。于是,母子两人合计,一块儿探个究竟。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洞不是新近挖掘的,而是长期雨水冲刷,慢慢显露出来的。显然,藏金洞不知经历了多长时间。母亲想:这真是时来运转,天助我也。于是,儿子借放羊之机,悄悄往家里偷运。为了安全储藏,母亲腾出三间瓦房的里间,自己住在正间,方便守护。
自从家里有了钱,母亲就张罗着给儿子寻亲。倔强的儿子,非月英不娶。母亲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提亲。但她去了两次,都不好意思张口。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第三次登门时,她吞吞吐吐地说了自己的想法。主人月兰认为,这不过是开玩笑,就调侃道:“咱两家结亲也可以,不过办喜事那天,需要用金砖从你家门前,一块一块地铺到我家门前。如果办不到,这门亲事不成。”月兰以为这样一说,她就会知难而退,不料母亲满口答应,毫不含糊。在半信半疑中,双方商定了迎亲日期。
事情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月兰也有点儿淡忘了。
但母亲却按迎亲日期认真准备起来。由于双方贫富过于悬殊,好事的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众人都在等着看笑话,看月英的未来婆婆怎样收场。
到了成婚的那天,场面异常热闹。乡亲们自发站成队列,看金砖怎样铺完。谁知母亲雇人一块一块地铺金砖,儿子骑着高头大马,八抬大轿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乐队吹吹打打,很是体面。哥哥看事已至此,只好安抚妹妹。不成想,妹妹却满心欢喜。夫妻二人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自从月英出嫁后,夫妻二人恩爱有加,一家人其乐融融。美中不足的是,月英思念母亲,隔三差五,就回娘家。母亲虽思念女儿,但觉得这样不是常事。就和儿子商量,盖了一座数丈高的“望女楼”。月英见此,就让丈夫盖了一座“望母楼”。母女二人,隔楼相望,留下一段佳话。
张九聚来到月兰和月英家,说明来意,兄妹二家慷慨解囊,借给他48帑银两。张九聚想不到事情办得如此顺利,脚底生风,快速返回了桃园沟。
然而,令张九聚想不到的是,好事成双。当他返回煤矿时,煤矿却出煤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有个铁匠,看到煤老板走了,顿觉无望,一气之下,就把打铁用的铁碪子丢进煤窑里。众人见此情景,就劝道:“掌柜的不打煤窑,难道你以后也不打铁了?”铁匠觉得有理,就下井捞碪子。他到井底时发现,井下水没了。而且,碪子竟扎出了煤。众人得到这个信息后,非常高兴,燃鞭炮庆贺。
张九聚恰逢此时回矿,欣喜若狂。就把带回的银子用于扩大生产,十三盘煤窑口一齐出煤。又是三个桃花开,煤堆积如山,站在煤堆上能看见坡街的戏楼。
然而,新的烦恼不期而至。原来,煤的运输成了问题。由于交通条件差,运煤十分困难。再加上,陈岗有人放出风声,说桃园沟的煤从陈岗过,坏了当地的风水,要在村东街口处修建一个楼阁,于是备了石料,阻挡了东西交通。
张九聚闻言,立即登门承诺,自己愿出资修建迎风阁。不过,要等他把煤底子卖完。陈岗人见此,就不再阻挠。数年后,张九聚虽然把煤矿转让给姓连的矿主,但他依然信守承诺,修建了迎风阁。
这件事,有石碑为证。但不幸的是,建国后,由于农田建设,把这个石碑毁掉了。
由于时间久远,现在的迎风阁已经残破不堪。
遥想当年,迎风阁建成时,却是陈岗的标志性建筑,远近闻名。
那时的迎风阁为双层建筑,上层为阁楼,高5米,面积约4平方米,砖瓦结构。前檐和门窗雕刻精致;木檩下,绘画精巧、独具匠心;阁楼房上是五花叠脊、铁指杈卡顶定檐,四角挂着响铃。阁楼过洞,宽3米多,高4米多,长7米多。洞门东方正上面镌刻“带环涌水”四个镏金大字;洞内里门上方也镌刻“秀翟雄峰”四个镏金大字。
历史进入到民国时期,迎风阁却留下了令陈岗人痛彻心扉的往事。
民国十七年农历四月初,公元1928年5月下旬,文殊以西的土寇勾结各路土匪,合力攻打陈岗寨。那时的陈岗村,围绕村子四周建有一道宽半米的土质板箔墙,村内建有碉堡、阁门和碉楼,仅碉楼就有十多座。据民国《禹县志·大事记》记载:攻打陈岗寨的土匪头子以南化文、贺小和、王辅清、王根为主。土匪围攻陈岗村四十多天,久攻不下。农历五月十六日夜,土匪佯装撤走,埋伏在磨街大涧附近。当天深夜十点钟左右,土匪趁夜色悄悄摸回陈岗村。当时的陈岗人以为土匪真的撤走了,就摆宴席庆贺,大家喝得酩酊大醉。由于疏于防范,土匪很快攻入村内。一边放火,一边杀掠。迎风阁是当时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地方,那里死尸遍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在巷战中,妇女也参加了战斗。五月十七日,穷凶极恶的土匪让手无寸铁的村民排成长长的队形,然后成队成队进行屠杀。有的土匪用刺刀挑杀小孩,有的村民被点天灯。在这次大血洗中,陈岗500余人或战死或被杀戮。这在民国《禹县志·大事记》中有记载:“妇女老弱凡五百余人殉焉,毁其村为墟”。
为纪念这一事件,形成“五·十七”周年会。
往事如烟,历史岂能忘怀?陈岗人不忘过去,所以,每当陈岗人经过迎风阁,无不伤心感怀。如今的迎风阁成为陈岗历史的见证,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