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带领贫困村脱贫致富

——记无梁镇大木厂村第一书记武新建

如今提起无梁镇大木厂村,大家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荒凉的、贫困的小山村。因为现在的大木厂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突出,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的“明星村”,每到节假日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度假游玩。大木厂村的小米、茶叶、柿子醋等产品也在市场上赢得了好口碑。
“俺村现在有很大的变化,不比你们城里差多少,这都是武书记的功劳呀!”提起如今的生活,大木厂村村民美得都合不拢嘴了,他们话语中的“武书记”是市城管局驻无梁镇大木厂村第一书记武新建。
2018年3月,初到大木厂村,看到这里自然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武新建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武新建驻村后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来抓。入村伊始,恰逢“两委”换届,他亲自担任村选委会主任,严把换届程序和人选标准,确保该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有序进行。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他一方面利用村民的空闲时间,主动登门,遍访贫困户和普通农户,了解村情民意;另一方面,组织“两委”成员学理论、讲政策、谈形势,谋前景,推动村“两委”负责人在团结上带好头。
驻村以来,武新建与大家同学习、同工作,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以村为家,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自觉遵守驻村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忙碌的身影遍布大街小巷。正是他的努力,他的感染,他的带动,村支部的凝聚力、组织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的干劲也更足了。
“扶贫必须要扶志,只有坚持‘智志’双扶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武新建说,针对大木厂村的实际情况,他在“智力”和“志气”双重帮扶上下狠功夫。一是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邀请省、安阳农科院专家,到村开展谷子、油菜种植技术培训,共计培训100余人;和市人社局沟通,在村开设培训班,对80余人进行焊工、家政培训。二是组织成立了大木厂村腰鼓队,为她们提供活动场地,配备音乐器材,组织群众跳广场舞,村里打牌的少了,参加活动的多了。三是围绕改善村风民风,举办道德讲座,邀请剧团来村演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年评选“五美示范庭院”、“好婆婆好媳妇”、“脱贫光荣户”,让他们在村民大会上受表彰,让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现在村里风气好了,干事创业的多了,盼富致富的人多了。
实现群众长久脱贫,关键在于产业发展。为此,武新建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工作来谋划、来推进。随着驻村的深入,武新建发现大木厂村自然环境优美而且还有一些特色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考虑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
武新建积极与文旅部门对接,充分发掘当地旅游资源,积极打造特色旅游景点。首先,村注册成立大木厂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后多方协调资金,打造了知青旧居、防空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龙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乡愁博物馆等一批旅游开发项目。今年4月份以来,他先后参与组织了禹州市首届微型越野马拉松赛、无梁镇广场舞大赛和无梁镇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旅游观光,有力推动了大木厂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武新建抓住大木厂村的农业种植优势,以调整种植结构为抓手,采取“油菜+谷子”种植模式,实现春季赏花、夏季榨油、秋季收谷、冬季碾米的“米花油”经济发展模式。群众通过种植谷子每亩增收600—800元,2019年600余亩优质双低油菜,再获丰收。他还帮助建成石磨小米加工坊,生产的优质小米供不应求。大木厂村榨油厂也正在紧张建设中,为缓解资金困难,他拿出自己的积蓄供村里无偿使用。另外,依托大木厂村丰富的野生蒲公英资源优势和现代健康消费理念,引导原贫困户任铈兴自主创业,变身农村创客,创办蒲公英茶创业小院,鼓励劳动能力弱的农户在蒲公英收获时节,通过采集每天增收七八十元。
现在,大木厂村已经脱贫摘帽,变身旅游名村,但实现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作为第一书记,武新建说:“我是一名党员,党把我派到这里,我就要为群众谋更多福利。我将不忘初心,不减斗志,艰苦奋斗,继续拼搏,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