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井镇:脱贫攻坚成色足 乡村振兴底色新
昔日贫困户养牛致富。
村民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良好的村容村貌。
村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
脱贫后村民继续扩大养殖。
核心提示:浅井镇辖23个行政村,人口8343户32940人。有5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88户2535人,截至2020年9月底,已经实现全部脱贫摘帽退出。目前,该镇以“工业强镇、文旅之乡”为定位,为实现乡村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勇前进!
攻城拔寨斩穷根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浅井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质量、精准、增收、均衡、志智双扶、乡风文明”十六字方针,紧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他们立足产业特色和自身实际,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帮扶方式由政府主导“独角戏”向社会参与“大扶贫”转变,减贫治理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梳理浅井镇减贫治理的主要路径,他们强化党建引领、以抓党建促脱贫,突出党委的主体责任,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统筹推进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提高了脱贫质量和脱贫稳定性;坚持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整合各种扶贫资金,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整合部门资源、落实各项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凝聚起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
浅井镇地处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浅井镇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在工作中,该镇坚持内源式发展,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他们发挥产业优势,实施“企帮户”带动;开辟绿色就业通道,实施就地转移帮扶;采取“一村一品”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带贫;产业链接贫困户,推进“创业小院”扶贫;发挥集体经济带贫,拓宽增收渠道;依托电商服务平台实施消费扶贫。针对因病致贫贫困户,他们认真落实医疗扶贫帮助享受健康扶贫“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给药,落实大病保险和补充保险,落实医保帮扶计划、医疗救助,落实医疗保险缴费减半政策;针对因残致贫贫困户,他们积极落实残疾扶贫政策,发放残疾两项补贴、残疾人辅助器具、机动车燃油补贴,进行无障碍改造,同落实医疗扶贫政策;针对缺技术人员,该镇根据本人意愿及时组织家政、焊工、厨师、养殖、种植等劳动技能培训,帮助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因学贫困户落实义务教育补贴、高中教育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资助、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减轻家庭负担;针对缺劳动力兜底贫困户,他们根据其家庭情况在落实健康扶贫同时、落实低保救助、五保救助、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针对所有贫困户,该镇落实金融扶贫、产业帮扶、六改一增、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义务教育政策,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高质量脱贫。
一系列特色扶贫措施的实施,使该镇416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均享有产业帮扶项目一个以上,户户都有稳定的帮扶措施,为持续脱贫奔小康打下基础。
这些年,浅井镇通过实施产业、健康、教育、旅游、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等脱贫攻坚项目,浅井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全镇干群众用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精准脱贫的“浅井经验”。
产业扶贫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他们科学合理整合使用扶贫资金,发展传统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优势扶贫产业,积极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和示范专业合作社,推进扶贫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他们通过企帮户签订劳务协议带贫,签订电商销售农特产品服务带贫。国储林绿化带贫(土地流转+返聘务工),金融企贷企用及户贷户用扶贫,5个贫困村光伏收益金设置公益岗位带贫,中草药种植基地带贫,创业小院带贫,乡村旅游带贫,使全镇471户享受政策贫困户覆盖两项以上产业增收措施。
内生动力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扶贫先扶志,让“自主脱贫”意识扎根在贫困群众心中。他们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积分管理,23个行政村均建立了扶贫超市,对用劳动能力及弱劳动能力贫困户根据自主劳动获得积分,兑换物品充分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积极为贫困老年人献爱心、送温暖,助力脱贫攻坚,促进贫困户扶智扶志,确保建档立卡老人持续稳定脱贫,镇党委、政府对被评选为“敬老孝亲”之星的李新伟等35名先进个人表彰,发放奖励金3.5万元,在全镇营造关爱孝敬老人的浓厚氛围。同时,该镇还协调市畜牧中心组织贫困户养殖技能培训157人,协调市残联、建工技校组织贫困户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2人,协调市阿德技校培训贫困户按摩技术38人,通过培训增加贫困户增收技能; 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实现本地转移就业282人确保稳定脱贫。
创新思路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驱动。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是促进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措施,浅井镇按照精准消费扶贫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引导、鼓励、帮扶的方式,积极通过电子商务营销、旅游带动促销、帮扶单位助销、宣传推介展销等模式结合浅井镇实际利用电商+工程、逍遥观景区特色服务、“画中村”农家乐、培育“脱毒红薯苗”基地、“中药材加工车间”、“三粉加工”、“金银花种植”基地、“石磨面粉加工”等本地的特色种植及加工,把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或者是把贫困户务工企业的特色产品通过各种方式销售出去,增加了贫困人员的收入,实现了精准的消费扶贫。浅井镇自实施精准消费扶贫以来,镇政府投入50余万元用于发展电商、扶持扶贫企业,帮扶自主创业的贫困户等,通过贫困户自己销售、政府上门提供服务销售等多种途径,创新了一条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增收的脱贫之路,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明显成效。
巩固成果再奋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在召唤,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在召唤。从上到下,从乡镇到农村,从干部到农户,新的攻坚在启程。
该镇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要求,把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集思广益、高位谋划、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强力打造产业、颜值、秩序、和谐新农村,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以产业兴旺为引领,打造产业新农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整合矿山企业。全镇有宜鑫建材、国泰建材、平和建材等绿色矿山企业3家,年利税达2亿元。拉伸企业链条,投资2亿元引进高附加值的预制构件恒泰建材企业一家。“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逐村研究,谋划产业,目前范家庄村的中药材加工、张地村的“富硒”面粉加工、书堂村的金银花种植、土门口村的迷迭香种植、张村庙的药杏种植已经连片种植,形成特色产业。以“乡愁记忆”为切入点,发展文旅经济。依托范家庄等村原始石房、石桥,进行了修复,原来不受“待见”的石头院“破茧化蝶”,建成“农家乐”。四是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土地经济。利用建材企业占地、国储林占地,山林沟渠承包流转土地,集体取得土地收益金。
以生态宜居为引领,打造颜值新农村。一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二郎庙、梁冲、小韩、书堂、麻地川、张垌等村的道路建设,建设主干道近20公里。二是着力提升镇区管理水平。不断健全完善镇区管理长效机制,强化镇区综合执法,集中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猜回营、乱搭乱建等行为。同时,由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出资 ,通过购买服务,将环卫作业、镇区绿化等服务外包,确保镇区干净整洁有序。三是持续开展环境提升工程。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攻坚行动,投资400多万元,打造朱楼、寨门李、小韩等美丽乡村,使全镇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以治理有效为引领,打造秩序新农村。加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设法治乡村。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宣传,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政府出资30万元实施“技防提升工程”,在全镇重点路口、主要路段架设红外线高清探头50个。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和谐新农村。一是搞好文明创建,树立文明新风。持续深入开展“孝老敬亲”、“三好文明户”、“五美示范庭院户”评选活动,开展“瓷上水墨”文化艺术节、广场舞邀请赛等活动,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累计评选“三好文明户”230户,“孝老敬亲”户66户,评选镇级“五美示范庭院户”1800户、市级230户。 二是发挥乡贤作用,实施村民自治。从老企业家、老公职人员、老离任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五老”人员中选取优秀代表,成立“乡贤”理事会,协助村两委工作,服务乡村振兴。
具体实施中,他们抓好六个“突出”、稳步前行,全面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突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对已经打造成的“美丽乡村”,积极争取资金,统一规划,实施亮化、绿化、美化、洁化工程,以天蓝水碧、路畅景美,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大浅井村—扒村镇区街道综合整治。有效整治摊外摊、店外店、“牛皮癣”、“僵尸车”和乱拉乱接、乱堆乱放、乱停乱靠等不文明现象,确保街道秩序井然,市场繁荣。
“突出”经济支柱培育工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在工业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在保证石料、水泥等建材企业错峰生产,良性运行基础上,为新建项目做好服务,争取早投产,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围绕“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发展思路,推动集体经济增强。发挥金融部门杠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浅井镇与禹州市农信社对接,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为土门口村整村授信2000万元,农户在家就能享受产业发展贷款。
突出“纪念英烈”党性教育基地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宋聘三革命教育基地”,缅怀先烈和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建公益性公墓,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殡葬方式,同时也保护生态、美化环境。
“突出”风清气正为民服务工程。党员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促进党风向好、政风向优、民风向善,不断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了“戴党徽、树形象、办实事”入村走访活动、“端午亲情敬老”送粽子活动、“唱一首红歌做一件好事”活动,全镇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言谈举止正能量,廉洁奉公树形象。各个服务窗口以温馨、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保证广大群众“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
“突出”爱心守护关爱工程。创新关爱机制,通过建立留守妇女、留守家长“关爱驿站”、“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留守儿童关爱资金”的方式,强化服务效能。
“突出”积案化解攻坚工程。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接访、大化解”活动,对各类信访矛盾、不稳定因素认真排查,对排出的积案认真梳理,找准症结,因案施策,逐一包案化解,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促进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
锚定新目标,启航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浅井镇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以“工业强镇、文旅之乡”为定位,为实现乡村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勇前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再书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