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力以赴实施乡村振兴

医疗扶贫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

扶贫车间让群众就近就业。

脱贫后村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生活。

钟楼村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

小集村湿地公园一角。

脱贫攻坚成果丰硕

走进刘楼村脱贫户马运章家,大门上的“五美示范庭院”标牌格外醒目,院内花草青翠,蜂蝶飞舞,翻新的二层小楼室内干净整洁,家电齐全。马运章现在在镇上一家压滤机厂务工,孙子马祺大专毕业后在外地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祖孙二人一年收入10万余元。
谁又想到,几年前的马运章家一贫如洗。儿子因病去世,儿媳改嫁,老伴久思成疾也于2015年9月去世,孙子正在读大学,生活费、学费从何而来?一系列的变故使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马运章精神备受打击,身体也越来越差,一度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就在马运章老人走投无路时,迎来了国家精准扶贫好政策。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2017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镇里村里给他办理了低保,落实了扶贫政策,整修了房屋,更换了门窗,增添了灶具,家庭面貌焕然一新,使这个曾经颓废败落的家庭又有了生活的憧憬。
面对采访,马运章老人笑呵呵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孙子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就业,让我不出家门就能干活挣钱。我们家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有保障,我要养好身体,多干几年,和孙子一起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越过越好。”
据悉,古城镇有25个行政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照退出标准全部达标。其中2017年脱贫17户17人,2018年脱贫20户41人,2019年脱贫79户175人,2020年脱贫43户98人。
近年来,古城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标准,严格落实“质量、精准、增收、均衡、志智双扶、乡风文明”十六字策略,扎实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实现了全镇群众持续增收。该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25个行政村成立了以镇科级干部和市直下派扶贫干部任组长的脱贫攻坚责任组,因户精准施策开展结对帮扶。
产业扶贫扎实开展。近年来,该镇共有扶贫建设项目24个,总投资540万元。其中禹州建设扶贫项目14个,总投资340万元。分别是2017年投资10万元用于钟楼村道路建设的许昌市派驻第一书记项目;2018年分别投资10万元用于张堂、丁庄、魏庄等三个村道路建设的禹州市第一书记项目;2019和2020年市财政分别拨付30万元用于张堂、丁庄、魏庄、小靳庄等10个村投资收益的集体经济项目;对于没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蔡坡等10个空白村,该镇财政为每村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2017年至2019年各个扶贫项目已完工并通过上级相关部门验收,2020年资产投资类项目各项手续已办理完善;产业扶贫政策累计受益贫困群众473户,受益金额150338元。
就业扶贫成效明显。实现自主创业和稳定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效防治返贫的关键。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该镇积极应对,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安排就近务工等措施,实现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101人,除10名在校学生外,其余91人已全部安排就业。全镇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的贫困群众共有65人,其中县级农险助理和保洁保绿公益性岗位45人,镇级河湖保洁公益性岗位17人,村级清扫保洁公益性岗位3人,已全部实现上岗就业;另外,全镇转移就业扶贫政策累计受益贫困群众197户,受益金额2383254元。
危房改造全部完成。保证群众安居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基础。2017年开展危房清零活动以来,该镇共改造、新建危房户40户,其中改造C级危房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改造C级危房低保户6户;新建D级危房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已按要求拆旧建新;C级危房改造和D级危房新建已全部通过住建部门验收。该镇“四类”重点对象房屋状况共鉴定1024户,其中A级房屋952户,B级房屋72户。
教育扶贫全面落实。让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任务。该镇扎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全镇11名残疾学生通过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等形式,已全部实现零辍学;同时,该镇还扎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持政策落实,累计受益贫困学生83户,受益金额211825元。
健康扶贫服务到位。该镇25个行政村均建立有标准化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正常开展。镇卫生院按照全市健康扶贫“三免一计划”保障措施,实行了“一站式”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办法,贫困户中持有慢性病卡的221人门诊和用药全部实行免费。该镇还成立了12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累计受益贫困群众484户,受益金额3721074元。
兜底保障应保尽保。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313人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有119户269人,占比85.94%,他们缺乏增收措施,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对这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该镇坚持精准施策,强化兜底保障,围绕“都兜谁”,对贫困户需兜底情况进行逐户排查。通过核实,全镇兜底对象共123人,已入住“四院一中心”40人,居家养老83人;围绕“兜到哪”,该镇筹措资金500万元,对镇敬老院和卫生院进行了提质改造,其中镇敬老院二期工程按照许昌市一流敬老院标准打造,可实现有兜底需求的贫困对象100%入住;重度残疾人和健康扶贫集中托养中心已全部改造完毕,均可完全满足重残、重病贫困人员的入住需求。
金融扶贫增强保障。针对全镇金融扶贫“户贷户用”率低的情况,该镇组织扶贫办、财政所、25个责任组与金融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对全镇142户贫困户逐户走访排查,为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20户贫困户发放了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有力提升了这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圆满完成了金融扶贫“户贷户用”任务。目前,全镇金融扶贫政策受益贫困群众714户,受益金额2242360元。
消费扶贫取得实效。该镇积极探索宣传推介展销、电子商务营销、“智慧农业”带销、结对帮扶助销等“四销”模式,组织镇区内农户、企业两次参加全市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会,全面展示辖区“三粉”、“紫薯”、“石磨面、绿色面食、芝麻香油”、“金银花、菊花”等特色农产品20余种,先后有30余家单位、16家企业踊跃参与,累计达成认购意向10万余元。
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该镇沿镇区主干道,在醒目位置制作宣传喷绘30幅、刷写标语上百条,各村也按照不少于8幅,街巷路不少于5幅的标准,在全镇大力营造“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舆论导向。同时,把一些好的脱贫致富典型、扶贫政策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快板文艺作品,对涌现出来的“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脱贫致富示范户”等进行隆重表彰,有效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该镇号召辖区民营企业、人大代表、爱心人士等积极参与精准脱贫帮扶、爱心助学、贫困家庭“六改一增”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2017年以来,全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累计捐款16万元,提供爱心岗位26个,发展餐饮服务和种植养殖48户。全镇13个爱心超市管理规范、活动经常,兑现及时。社会救助扶贫政策累计受益贫困群众672户,受益金额3478305元。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该镇把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固本之策,盘活现有资源、用好外部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大力发展土地租赁型、产业带动型、合作经营型经济。如:钟楼村将原有厂房改造提升,出租后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刘楼村依托产业优势,以省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为契机,利用产业互助基金政策扶持,成立“产业互助协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定向投入“扶持发展基金”,村集体每年固定收益12万元。目前,全镇共培育刘楼村瓶盖加工、蔡坡村国储林项目、崔庄村石磨面创业小院、关岗村“三粉加工”等4个新的带贫主体,实现了25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
问题整改全部到位。该镇以“三个落实”、“三个精准”、“三个保障”、“四个不摘”、“动态管理”、“一联三问”作为排查重点,始终将问题整改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对照国家、河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各级督查巡查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成立专项问题核查组,深入开展“五查五确保”活动。镇党委坚持每周听取问题整改情况汇报,集中研判重点问题,全面补齐短板弱项,确保了各项问题整改取得实效。
村户环境改善明显。该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制订了“一个镇区、一个环带、三个片区”的总体规划,全镇25个行政村被命名“禹州市美丽乡村”13个,“人居环境先进村”12个,建成“美丽乡村群”1个。镇村累计投入“六改一增”专项资金100余万元,为全镇贫困户改院138户,改厨78户,改厕111户,改水28户,改电132户,增加各类生活用品625件套,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干部作风得到锤炼。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和一把手负责制,全镇25个行政村与镇党委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和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帮扶干部一道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扶贫一线,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在实践中增强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升了“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能力。

乡村振兴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古城镇以打造“禹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制定了建设“工业强镇、魅力古城”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党建引领、优化环境、发展产业、服务民生,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奋力开启古城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有解思维,注重创新突破,在实施乡村振兴上迈开崭新步伐。
突出政治统领,担当作为,固本强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该镇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委统领全局作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行动自觉,坚守“两袖清风、事业有成”的价值追求,把对初心使命坚守转化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持续深化重点工作台账式推进,绩效化管理工作机制,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让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真正为想干事的干部铺平道路、为能干事的干部搭建舞台、让干成事的干部赢得尊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切实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突出转型跨越,优化环境、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优势彰显产业体系。该镇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产业”的鲜明导向,结合古城实际,扎实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和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活动,切实做好招商安商工作,真正把我镇打造成为“服务高地”、“政策洼地”。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实施“双百”企业培育工程,在做强传统产业方面,谋划建设“三粉云仓”项目,成立“板框压滤机和三粉”协会;在做大特色产业方面,依托现有骨料生产线,积极打造新型绿色建材发展示范园项目;在做优新兴产业方面,正在推进北京长城华瑞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智能电子产品项目洽谈工作;在做实现代农业方面,着力打造“西部烟果薯、东部高产粮”的发展框架,努力实现全镇产业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整,产业发展迅速的良好格局。
突出城乡融合,注重生态,综合治理,努力打造美丽家园古城样板。古城镇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做好农村荒芜宅基地治理、户厕改造、乡村绿化、果树进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坚持高站位选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持续围绕“一个环带、三个片区”的发展思路,以S103省道、山浅路为重点,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提升,形成“连点成线、拓线扩面、突出特色、整片推进”的建设格局;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完成村史馆建设,发挥新乡贤引领作用;结合根脉文化传承,深入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群众满意的“魅力古城”。
突出惠民利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汇集平安古城强大合力。该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重点群体职业培训、就业帮扶、创业带动工作,提高收入水平,提升“小康指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中力量做好南水北调两侧土地遗留问题处置,村庄规划编制与宅基地管理,红河两岸生态环境提升,张堂岗王煤矿塌陷区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切实提高全镇人民的幸福质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统筹抓好企业、矿山、学校、交通、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行为,确保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持续巩固新时代“枫桥经验”古城版,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着力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矛盾纠纷综合处置机制。加强社会综治体系建设,不断健全问题连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镇村技防建设和常态化巡逻工作,努力实现全镇人民安居乐业。
“旗帜引领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高三优两突破”工作目标,坚持有解思维、以“钉钉子”精神把每项工作都抓细抓实,以更加坚强的定力、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干劲,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禹州建设“工业强市、文明新城”贡献古城力量!”该镇党委书记彭莉坚定地说。

(通讯员冀民举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