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镇图腾 --神垕镇伯灵翁庙掠影

出门

精美木雕

文艺表演

伯灵翁庙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明清时期流行的一首民谣描绘着一个充满生机、繁华鼎盛的城镇。神垕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地。由陶瓷生产销售形成的千年古镇和代表宋代以来中国传统艺术的钧瓷文化,是神垕的两大品牌。神垕古镇因千年窑火不熄,被誉为“活着的古镇”,而钧瓷则是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神垕是其唯一产地。
    对于世代以瓷为生的神垕人来说,位于老街之中的伯灵翁庙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禹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龙山钧瓷坊艺术总监苗见旭创作的《窑神庙》一文中,他这样描述这个古老的建筑群。
    ——窑神庙又叫伯灵翁庙。伯灵翁者,究其何人,现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山土大王虞舜者,即陶祖;有的说是战国军事家孙膑;还有的说是一个叫伯灵的晋朝人,曾“授时人烧变瓯陶之术”。但有一点是一致的,神垕人都视其为窑神。伯灵翁庙内原供有窑神、舜和金火圣母。一般来说,只有烧制陶瓷的地方才有伯灵翁庙,俗称瓷祖庙,镇上群众又叫窑神庙、大庙。
    据史料记载,该庙创建年代当在唐朝之前,后于宋、明、清诸代多次重修,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庙为庭院式群组布局,主要建筑物有窑神殿、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门等。花戏楼为伯灵翁庙的正门。花戏楼与山门合而为一,上为舞台,下为门洞。山门外建一间抱厦,设计精巧,上面雕刻有《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边各有一只石狮子,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石狮后,两根大理石擎柱上镌刻着“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寥寥14字,包罗了阴阳八卦、天地造化、工商经济等诸多内容。
    花戏楼全是木榫连接,面阔四柱三间,主间宽3.8米,东、西次间宽2.05米,进深均为6.5米,雕梁画栋、精巧别致。花戏楼是窑工们在烧香拜神后的休息娱乐场所。舞台天花板上绘有戏剧历史人物故事。花戏楼脊顶中央立一麒麟,背驮钧瓷葫芦,在艳阳下闪耀光辉,因雕刻艺术之精,在省内古典建筑中不多见,为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及其风格演变,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伯灵翁庙于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伯灵翁庙窑神殿内供奉着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是东晋年间的能工巧匠,为神垕古代制瓷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所以被神垕的窑工奉为工艺之神;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每位神都有一段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
    “这些都是文史书上的记载,我关心的是当下它在神垕古镇人文景观里的特殊位置。我一直认为,它是窑工们心灵深处香烟缭绕的圣地,那里终年氤氲着先祖们对火的崇拜。就像旧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窑工们都要带上上好的香裱、供品来到窑神庙祭奠窑神,为的是心灵深处的希冀。”苗见旭的观点,也许能够代表一代又一代神垕人对伯灵翁庙最原始且真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