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 做深做实做细“小微权力”监督

    “10组街道路面修复9.5万元,购买打印纸200元……”今年70多岁的老党员陈聚才每到月初,都会准时打开手机上的民生监督平台,查看寨子社区村务公开信息,时刻关注着村里的每一件大事小情。
    据悉,民生监督平台是市纪委监委倾力打造的大数据 “利器” ,包括自助服务终端查询机和手机服务平台,实现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敏感问题以及“三资管理”“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网上公开公示,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平台的监管支撑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织密基层监督网,可有效规范“小微权力”运行,遏制基层“微腐败”的发生,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借力大数据监督“小微权力”只是市纪委监委进一步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市纪委监委紧盯“小微权力”运行,建立村级组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划清村级“小微权力”边界,强化村级“小微权力”监管。梳理完善重大决策、组织人事、工程管理、涉农资金使用等6大类58项“小微权力”清单,绘制村级组织权力运行流程图,为“小微权力”运行立规矩。同时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配套完善违反“小微权力”运行责任追究办法,将违反清单制度纳入村干部重点问责内容,推动“小微权力”清单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共查纠侵害群众利益问题55个,排查并整改“四个不摘”落实不力问题95个。
    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合力。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票决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一体化推动监督质效最大化,进一步凝聚监督合力。以“小微权力”监督清单为切入点,重点跟踪督查审批权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尤其对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三资”类问题线索进行优先处理。今年来,“三资”类问题共立案19件,党纪政务处分30人,组织处理2人,有力震慑了基层“微腐败”行为。
    做深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深化专项整治。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细化13个整治项目,明确20个责任单位,着力排查一批问题线索、治理一批重点难点、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完善一批规章制度。截至目前,20个责任单位围绕13个整治项目共排查具体问题55个,已整改到位45个;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胜年行动、扶贫领域套取补贴专项整治等行动,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腐败问题及履责不力、落实不到位等作风问题。截至目前,共办理问题线索35起,党纪政务处分31人,组织处理86人;全面推进干部作风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损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困难等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坚决纠治党员干部庸懒散奢、吃拿卡要等作风问题,切实以作风攻坚护航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共开展监督检查16轮次,发现并纠正问题17个,印发通报7期。
    基层干部是基层“小微权力”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小微权力”运行的效果。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今年8月,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开展“党纪党规进基层”廉政教育活动,以党纪党规宣讲为主体形式,配套“六个一”动作,与以案促改工作相结合,多形式、多视角、全方位强化党纪党规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累计受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达35000余人次,为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进一步打好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