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苌庄镇柏村地处我市西北部山区,偏僻闭塞,经济落后,是我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如今的柏村早已褪去了过去“脏、贫、乱”的面貌。入村的道路宽阔平整,村庄内干净整洁,随处可见的小游园、小洋楼让这个村庄宛如城市社区。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村民口中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刘富敏。
刘富敏,苌庄镇柏村人,现任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禹州市鑫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十年来,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使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富裕村,实现了由穷到富的华丽转身。
1993年,高中毕业的刘富敏选择了外出务工,后又经营耐火材料,通过多年的辛勤打拼,他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每次回到家乡,看到村里贫困落后的现状,便萌生回乡创业、造福乡亲的愿望。
2003年,刘富敏在本村创办了禹州市鑫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的探索、改造、提升,公司规模逐渐扩大。2011年12月,在父老乡亲的热切期盼中,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柏村缺乏矿产资源,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靠天吃饭,部分村民还在温饱线上徘徊。作为村里的领头人,刘富敏深深认识到,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富。他下定决心,要把全村的扶贫责任扛在肩上,帮助父老乡亲们彻底摆脱贫困,共同致富奔小康。
上任伊始,刘富敏带领村两委班子走家串户,和乡亲们拉家常、谈设想、聊发展、话脱贫、谋规划,极大地鼓舞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斗志,也让村两委一班人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群策群力,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方案,并付诸行动。
第一步,刘富敏从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入手。2012年,村里引进了金品建材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8000万元,年产值1.44亿元,解决了400多人的就业难题,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依托金品建材大量产品需要物流外运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有驾驶技术的村民发展运输业,在启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村两委帮助他们筹资购置了货车。目前全村有运输车辆60台,其中包括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2013年成立了占地110亩的梦源养殖有限公司,年销售额1.4亿元,带动柏村18户未脱贫户稳定增收;把本村60亩荒山入股到梦源养殖有限公司,投资25万元承包三栋猪舍作为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在40万元以上;2018年利用荒山200亩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优先解决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投资500万元的禹州市海恩德木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第二步,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精准抓好“无障碍”就业。依托鑫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探索创新“无障碍就业”扶贫模式,逐户逐人排查贫困群众的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安排合适的用工岗位,其中有4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鑫源就业,占企业总职工人数的22.3%,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刘富敏的鑫源公司先后投资近100万元用于村学校改造、道路建设和环境改善,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把贫困群众的志智双扶和企业的责任担当有机结合,实现了村民和企业增收双赢。
刘富敏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基础建设、扶贫扶志、惠及民生”为抓手,以绣花之功精准扶贫,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杜绝等靠要思想,彻底改变了柏村的贫困面貌,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基础设施全完善、种植结构全优化、扶贫兜底就业收入全保障,达到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一举摘掉贫困帽,步入小康快车道,环境优化和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蝶变为禹州市“美丽乡村”、禹州市产业发展“红旗村”、禹州市脱贫攻坚“红旗村”,刘富敏被许昌市委市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先后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他的鑫源公司被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公益企业”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