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神垕的故事
民间传说作为“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强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在我市的民间传说中,钧瓷受过四次皇封,最早为唐玄宗,还有说法神垕的名字是唐玄宗起的。故有钧瓷“始于唐”的说法。本文从流传在山西省万荣县的一则民间故事入手,试图说明一种新的来源,即“神垕”名字的由来和一代女皇武则天有关。如果属实,则神垕钧瓷的历史可以提前到武周时期,即公元690年前后。
《万荣后土祠》一书,详细说明解释了万荣县后土祠的来龙去脉和辉煌文化内涵。最后只收录了三则当地民间故事,第一篇叫《“垕”字来历的传说》,很新鲜,说的是武则天为神垕取名的趣事。
河南嵩山有个地方称“钧都神垕”,其“垕”字虽然在许多辞典上都很鲜见,但却并非伪造。相传它的来历不凡,是遵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旨意所造。
唐朝女皇帝武则天,在游山玩水中有个习惯,就是不走官道走蹊径。按她的话来说,沿着河走,绕着山转,这才叫游山玩水哩!
有一年,她在嵩山颍谷游玩时,发现了颍泉,来了兴致。于是,顺着颍河边走边看。到石淙,过白沙,远远看见满川鲜花盛开,红黄蓝白紫,鲜艳夺目。走近一看,不是鲜花,而是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大大小小跟鲜花一样,真是天下奇景。武则天被此景所迷,索性就住在旁边一个名叫花石头的寨子里。
次日天刚亮,武则天就走出寨子去观景。忽见正南方向霞光万道,紫气冲天。便问道“那是什么地方?”臣下说:“古钧神垕。”武则天觉得十分新奇,便沿着山道走向“神垕”宝地。藏在大山涧的“神后”之地,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山谷里。东、西两边分别是大小二龙山,俗称“二龙戏珠”,且当地烧制的瓷器,色泽艳丽,煞是惹人喜爱。陶醉在此情此景中的武则天忽然问道:“神后的后字怎么写?”臣下为讨好武则天,就说:“皇后的后。”早已当上皇帝的武则天,听到皇后两字很是不快,皱了皱眉头说道“不好,要改一改!”左右大臣一听,顿时傻了眼。天啊,又要造字!都造了十八个字了,还要造。再造,恐怕连仓颉都不要了!然而,这话只是心里想,谁敢说出口呢?武则天接着又道:“众爱卿看如何改为好?”大臣们闻言,只好顺着她,专拣好听的说。可是,七嘴八舌说了半天,但得到的却是“胡诌”两字。大臣们只好连声谢罪,再不敢多言了。
武则天看看不敢吭声的众大臣,便引经据典地说:“古人云,后,君也,天下尊之。又曰,皇天后土。神后盛产宝钧,应以土为根本。所以,在后字下加土,方为最好。”大臣们听了,皆呼“皇上圣明!”
从此,“神后”成了“神垕”。
武则天对“后”字的解释是不错的。后字的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
《尔雅》:“后者,君也。”诸侯亦称后,即君王。
《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神垕的名字在我市民间传说中还和一座神庙或祖师庙的地理位置有关,神庙前面的地方叫神前,神庙后面的地方叫神后。禹州花石镇,郏县安良镇、黄道乡都有这个庙前庙后的传说。
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尧、舜之时,夏、商、周三代,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汉武帝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于北京天坛。
历史记载武则天喜欢造新字。“武曌金简”于1982 年在嵩山峻极峰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武则天除罪金简上就有5个新造字,包括‘曌’,‘图(国)’等。公元689年,武则天颁布了一道诏令改革文字。随后不久,她就公布了十二个新造的字,都是常用字,比如日、月、星、辰等。武则天一生究竟造了多少个字呢?据史书记载,有19个。本故事表明武则天已经造18个字了,加上武则天造的神垕的“垕”字,已经造19个字了。这样看,神垕的“垕”字是武皇帝造的最后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