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双减”“润泽”未来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升学率是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依据。今年7月24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出台,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减去对教育的急功近利之心,让我们的学习从之前的严重内卷和恶性消耗回归到理性的科学的学习轨道上来。
但是,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考试排名被取消、作业减少......对于孩子的成绩,处处都埋着焦虑。没有了作业,这怎么办?如何检查孩子们学会了没有?今天学了,明天就忘了怎么办?现在不养成写作业的习惯,长大点突然开始要求写作业了不习惯了怎么办?取消了考试排名,我怎么知道我孩子的水平如何?平时不考试浑浑噩噩开开心心,到了中考才发现自己是班里的后几十名,那时候才想要努力已经来不及了,那岂不是更糟糕?
在我市韩城街道,“隐藏”着这样一所学校——慧润阶梯新教育学校。这是一所南明教育旗下学校,十多年来,他们推行南明教育的“全人之美”课程,专注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智慧潜能培养的素质教育,他们在这里打造出了素质教育的一方高地,也为破除“应试教育”模式,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了“慧润样本”。
素质教育是个长期涵养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见效。对于家长而言,在考试赛道上让孩子做素质教育的尝试,将面临多重压力。如果“试验”失败,孩子的人生怎么重来?在破除“唯分数论”后,我们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早在多年前,慧润阶梯新教育学校校长张占奇或许已经找到了答案:“只要处理得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长期以来,大多数家长对素质教育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报各种兴趣班,学习内容上只重视技能层面的训练,通过考级拿到一大堆证书即可。其实,他们忽视了素质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对道德情感、心理健康、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真正的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张占奇说。
2009年,慧润阶梯新教育学校建校,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他们立志要把学校办成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以课程为载体,超越单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实现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让生命、生活、课堂三者共通的方法。2014年,张占奇结识南明教育总校长干国祥,在那里他找到了共同的教育情怀,找到了办学理念落地的课程体系,也找到了让生命、生活、课堂三者打通的方法。那一年,慧润阶梯新教育学校成为南明教育的合作校。
他们引入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体系,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以“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为校训,以“人”为中心,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所长,为各具特色的孩子们搭建不同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我,找到目标并为之而付出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善良而有诗意,成为卓然而立的少年,并最终成为“成长着的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慧润阶梯新教育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爱上学校,爱上学习。推行完全的素质教育,该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在我市及其所属的韩城街道的历次统考中名列前茅。
教育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仔细研读过“双减”政策,就会发现,“双减”政策不仅重在“减”,还有多条目涉及“做加法”。
“减法”是纠偏,“加法”才是关键。 教育的“加法”加什么、如何加,该校执行校长赵晓娜说:“对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学生在校时间增加,所以我们要对教师业务能力、课后服务质量及教育教学质量‘做加法’。不过多的局限于各基础学科,而在于超越学科,超越知识,力求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关注人的发展。在保证学生学好基础学科的同时,我们增设了阅读和体音美等课程,来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在我们学校,学生们的一天是从晨诵开始的,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们每天晨诵一首诗歌,6年将累计晨诵不低于1200首经典诗歌和古诗词。低年级学生每学期绘本阅读量不低于500本;中年级大部分学生一学期阅读量突破2000万字;高年级学生则多元、深度研读相结合,对经典名著和原版古文进行研读、通读,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强大的阅读、写作、思辨能力。”
在慧润阶梯新教育学校,笔者还看到,低年级学生每人有一本“读写绘合辑”,内容由学生根据读过的诗歌或绘本或经历过的生活场景,自己绘图复述,口头向家长讲述,家长代写文字。中、高年级学生每人有一本“诗歌合辑”,内容均为学生仿编或自创的诗歌。所有学生每天写一篇“暮省”,反思一天的学习生活,正如他们校歌中的“入暮思省,一天回望,是否勤奋,有无独创……”每天的晨诵、午读、暮省,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常态。
除了增加大量的阅读外,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在精确、高效地完成文化课程后,学校还设置了轮滑、舞蹈、花样跳绳、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葫芦丝、口风琴、陶笛等音乐课程。同时,学校还给予学生们这样的艺术体验:每年学会一门乐器,每周举办一场小桥音乐会,每一个学生都有登上舞台展示才艺的机会,学生们把艺术生活化、日常化,天赋慢慢地得以呈现。
在张占奇看来,教育,是持续一生的课题,所有的教育最终都应该指向一个目标,即塑造学生的好人格。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模式的训练,独立人格的养成,这些都是真正影响每个人一生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完整幸福的校园生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在智慧、体育、艺术课程的影响下,让学生的个体生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持续的成长,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学生们不但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更高层次的被爱、被尊重的需要,而且满足了“自由”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熏陶、浸润、陶冶、培育、涵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也许才是教育真正的核心,只有让学生们自由地成长、充分地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