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先生》:跟着少年去打钟
这是一本迟到的书。
多年以后,仍如初见,让人眼前一亮,如沐春风!以校长、总务、小先生为代表的教师群体,烂漫天真、个性鲜明的学生群体,植物芬芳、动物呆萌、乡亲憨厚的校园环境,把教育工作从单调的职业中解救出来,使之成为性格的碰撞,成为内心的交流。
这些故事是遥远的,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主题。这些故事又是如此逼近,因为它仍然是现实的生活,是来自未来的追问,是我们内心那双无法闭上的眼睛。人人皆知“教育”之重,但对我们来说,校园越来越像一座边城。
庞余亮在这座边城里面呆了十五年。如果是幸福的,时间之长,足以令人羡慕。如果是不幸,我相信,仅凭他笔下青草的味道,奔跑的金兔子,跳大绳、挤暖和的方式,也能从痛苦和忧郁中实现自我救赎,把自己带到喜乐、平和的境地。
正如庞余亮笔下那位偷偷打钟的少年,他不过只想打一下钟而已。不料,他首先惊动了自己。接着又把清亮的声音传递到了很远很远。在《小先生》里,偷偷打钟仿佛是一种“原型”。那躲在树丛后面喊老师名字的孩子,是不是也在偷偷打钟?烧芋头引发火灾的三个孩子,是不是也在偷偷打钟?
钟声让时间有了刻度,空间有了质感。钟声让人从懵懂走向豁然,让混乱的局面走向有序。钟声是所有人的自习课,通过钟声,教学相长,天天向上。也许,在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位想打钟的少年。只不过少年迈开了脚步,庞余亮拉动了绳索。而我们则依然让幻想停留在幻想的阶段?
庞余亮让我们看到,除了公文,除了新闻,除了报告文学,还有如此精妙的叙述、独到的视角、幽默的风格。明明是严肃的场合,戏谑的意味却情不自禁。看似戏谑的口吻,分明说的是严肃的意旨。一切看似破坏,又仿佛是在建设。人们时而气急败坏,时而满心欢喜。既愁肠百结,又笃笃定定。
这是一种让人惊叹的本领,一下子把你拉入内心。在《小先生》里,你会看到很多短小文字。像五言的绝句,像跳跃的小令,像俚俗的元曲。像绘画中的速写,像书法中的飞白,像音乐中的即兴,像雕塑的神来之笔。它让我想到了庞德的诗句: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点点。
这是对于天性的捕捉,是童心发现童心,是诗意在庸常生活中的平静绽放。正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在这里,你要相信“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你要相信“万类霜天竞自由”。
读完《小先生》,你就会明白,庞余亮为什么还是一位童话作家,一位诗人。为什么在他的小说中,曾经出现过那么多的儿童视角、少年视角?在校园中,在钟声里,一位诗人、一位作家完成了他的开悟。跟着少年去打钟,从此成了庞余亮的秘密使命。他的手变成了永远纯真的少年之手。他从此紧紧抓着命运的绳索。他不时听到钟声,又不时制造钟声。
田园孕育了诗人。校园塑造了老师。战场培养了勇士。与学生们的共同成长,成就了庞余亮剪纸为马、撒豆为兵的本领,成就了他金刚不坏、赤子之心的品质,成就了他三秋树美、二月花新的文学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