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塔”趣闻趣事

“白沙塔”者,柏山塔也,是禹州百姓对志书上记载的“柏山文峰塔”的俗称。

禹州老百姓有很强的自我语音表现力,往往会把官方史书上记载的许多地名,以自己的俗语、俗音宣示,把“柏山文峰塔”叫作“白沙塔”就是一例。
小时候,奶奶常领我们去“白沙塔”赶庙会,因而记住了“白沙塔”这个名字;而得知“柏山文峰塔”这个学名,则是读高中以后的事了。
原来,它是清乾隆年间为振兴禹州文运,在城南柏山之巅修建的一座五层八角砖石结构的塔。禹州志书对此已多有记载,无须再言。我这里要记述的,仅是儿时听闻或后来经历的一些与这座塔相关的趣闻趣事,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怀而已。
小时候看“白沙塔”,觉得很高很高。禹州人对很高、很深的地方,常会发出“老逮逮(音dei)!”的感叹。可哥哥们告诉我,爬塔时,再高再险也别喊“老逮逮!”因为那是塔神的小名,凡人叫不得的,叫了要被塔神推下塔去……所以,我每次爬塔都是屏住呼吸,不敢出声,更不敢感叹,只是在心中默默敬威着它的伟大。
大人们警告说,进入塔门一层,一定要记住往左拐、向上爬,“右边则是一口无底的枯井,拐错了就会掉下去被蝎子蜇死”。这个警告弄得俺生怕拐错了方向。许久以后才知道,一层并没有什么“蝎子坑”。但是一、二层之间没有塔窗,塔梯处在黑暗之中,只能“摸黑”向上爬,还是蛮紧张的。尤其庙会期间,爬塔人很多,上下的人都要在这段黑暗中挤拥而过,常发生事故。
日本侵略军占领禹州时,有一个传说:有一小队日本兵爬塔,但他们不知塔梯在左手,而向右拐了进去,结果领头的日兵“扑通”一声掉进了“蝎子坑”,其余的日兵赶紧撤了出来。
此传说令我们禹州人很解气,但并非真实。虽然“蝎子坑”的说法并不真实,但在“白沙塔”地区确实发生过抗日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日军侵禹期间,曾有两次帮助中国抗日的美国“飞虎队”的战机飞抵禹州。一次是在1944年5月3日,禹州城池陷落时,一架参战美军司徒雷福驾驶的战斗机被日军炮火击中,降落在西乡,驾驶员被禹州老乡救起并送往了后方。一次是在同年秋天,美国一架B-29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在轰炸日军后方时中弹,驾驶员梅廷楷在西南乡上空跳伞,又被当地百姓救起,后经联络,美空军派机飞抵“白沙塔”上空,用云梯将梅廷楷救走。
此“白沙塔救美驾驶员”的故事,禹县中学的许多老校友都知道。因为英语课李劳刚老师曾亲自担任过这位美军的翻译,参加了援救的全过程。他常给大家讲这段佳话,甚至还有同学目睹了美机救人时,在“白沙塔”上空盘旋了二、三十分钟的情景。
我想,美军“飞虎队”选择在“白沙塔”地区救人,很可能是因为那巍峨的“白沙塔”,是当时禹州地区罕见的地标性建筑,在航空地图上肯定是有所标示的。
至于“蝎子洞”的说法,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记得我们小孩子去“白沙塔”玩时就发现,这里蝎子奇多,善于联想的禹州人就杜撰出了许多“白沙塔与蝎子”的故事。如说这里原有一个作恶多端的“蝎子精”,为镇压这个妖精而建了这座塔,并在其左右两侧还祭起了“鹅神”,看守着它不敢妄动。也有说这蝎子并非妖魔,而是驱邪的神灵,建塔是为了彰显其神威,你看那塔形多像蝎子的尾刺儿等等。大约由此,就有了“蝎子洞”的说法。
今年初夏我回故乡,又一次去瞻仰了这座有三百六十三年历史的柏山文峰塔。我们在塔内爬上爬下,塔外四周观瞻,可谓里里外外看了个够。特别是刻在塔门和塔窗上面的横楣题字,如“凌云耸翠”、“云汉昭回”、“光照钧台”、“秀耸钧天”、“文峰蔚起”、“钧台毓秀”、“汉霄腾辉”、“天阁文运”等,无论内容和书风都充满了浓郁的禹州地方文化气韵,实在令人感动。
早在三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就以修塔的方式,昭示和倡导禹州子孙文风蔚起,敬仰文化,重铸“钧天、钧台”辉煌。作为禹州的后辈学人,我仰望高塔,浮想联翩,久久难以平静。

如果说儿时爬塔是为赏景猎奇,而现今观塔则更多是感慨、思考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和义务。今日禹州可谓今非昔比,却仍然存在“文化失落”大问题,“白沙塔”先人的昭示仍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