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食同源如何用于中医药防疫
中医药防疫有着悠远的历史,且疗效显著。而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可以方便地被人们使用,起到群体预防,控制灾后常见疾病的目的。下面就来介绍下哪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是可以防治洪涝灾害常见病证的。
蜀椒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蜀椒“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有很好的抗菌杀虫作用。对于因皮肤受积水浸泡及水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发生的手癣、体癣、股癣、足癣等情况,可将花椒水煎后泡手足,有很好的效果。
荷叶、生姜
最近正值夏季暑热和多雨季节,易“暑热夹湿”,宜使用清热解暑、芳香化湿之品。荷叶可清暑利湿,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等。《滇南本草》称之为可“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发晕,清上焦之虚火,可升可降,清痰、泄气止呕”。荷叶与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生姜共同煎煮代茶饮或煮粥服用,可以达到芳香化湿祛暑、清热解暑利湿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咳嗽、暑湿感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煎法也十分方便。
马齿苋
作为一种常用中药,马齿苋始载于《蜀本草》。它主要有止痢解毒、抗菌、利尿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收缩血管和子宫。马齿苋也是一种可以吃的野菜,全国各地均有生长。在暴雨积水中长时间浸泡,易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及疱疹等多形性皮肤损害,轻症者可用马齿苋水煎后放凉外洗或湿敷,起到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的作用。在暴雨引起断电断水的情况下,若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物,引起急性胃肠炎或者细菌性痢疾,将马齿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服用,可缓解症状。
大蒜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大蒜“生辛热,熟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制腥臊鳞介诸毒”。当出现细菌性痢疾时,可将大蒜捣烂冲入马齿苋水煎液,有效治疗腹痛腹泻诸症。
薄荷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滇南本草》称它可以“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等症,其效如神”。夏季汛期的风热感冒易夹杂暑邪,可将薄荷煮粥,温热啜服。
药补不如食补。许多食物亦是药物,并无绝对的分界线。食用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方法简便,更容易被接受,可防治灾后常见病、传染病的传播,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