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支一扶”精神 奉献战“疫”青春力量
——“三支一扶”人员抗疫一线显担当
我市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后,在我市服务的2020、2021年省招“三支一扶”基层服务人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落实属地防控部署要求,踊跃参加属地社区、自然村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
我市2021届在禹州市三院“支医”岗位服务的大学生张敬辰,1月4日夜接到前往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留观站的工作任务后,立即和同事集合出发,到达位置开展工作。
禹州校区留观站主要接收来自高风险区火龙镇、梁北镇、夏都街道的密切接触者。每天不仅要保障日常饮食供应、排除检查,对隔离点进行环境采样、消杀,病区垃圾处理及物资配送,期间还要对隔离人员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尤其是老人、孩子等情况特殊的隔离人员。
当第一批密接隔离人员解除隔离,送他们离开时,他们一声声“这些天辛苦你们了”“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让参加工作仅四个月的张敬辰在朋友圈感动留言:这就是对医务人员最好的评价。
目前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留观站正在陆续接收第二批隔离人员,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张敬辰今年春节不能回家过年了,正所谓一家不圆万家圆。作为支医岗位人员,他们逆行而上,工作中发挥专业知识,在抗击疫情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不畏艰险、勇挑重担
我市2020届在农业农村局“支农”岗位服务的大学生张宗仰,在1月3日爆发疫情后,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应局党组安排,在这一次疫情战役中转战了三个战场,并且出色的完成了“战斗任务”,勇敢担当,无怨无悔,深刻体现了一名基层服务人员的职责担当,践行了“三支一扶”精神。
1月3日到1月10日,张宗仰在夏都街道南五里卡点值班,南五里卡点是禹州的南大门,也是重灾区梁北镇通往城区的主要通道,他在执勤的工作中落实管控措施,认真对进出的车辆人员登记、消毒,确保安全、快速阻断疫情传播的链条。
1月11日到1月20日,他在接到单位需要抽调人员到禹州北高速路口的物资中转站参与市场保供工作后,主动请缨,奋战一线,到我市物资中转站开展工作,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查看司机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对物资车辆进行消杀并引导所有车辆有序停放,做好全市市场供应工作。
1月21日到1月26日,张宗仰被抽调到长葛隔离期满人员返禹转运专班工作,在该项工作中发挥自身特长,积极与长葛市有关单位对接,认真核对转运人员信息,制定转运方案,顶风雪、冒严寒,不畏艰险,让所有集中隔离人员闭环返禹,顺利完成隔离人员转运任务,在长葛市的7个隔离点共转运人员392人,实现了无差错转运。
义无反顾、迎难而上
2020届“水利”岗位大学生孙高远,加入了夏都办御史坊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作为全市首批全域划入高风险区的夏都办,防控形势尤为严峻。为了将病毒“捞干、封死”,在多次“敲门行动”中,孙高远全面入户排查,挨家挨户的询问登记人员信息,进行统计比对,做到应检尽检,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核酸采集时,不管是黎明还是深夜,孙高远接到通知就第一时间赶到核酸采集现场,有时候登记信息时手脚冻得麻木,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坚持下去、不能松懈,不能因为个人,而影响几千人的检测进度。
疫情防控,阻击的是病毒,传递的是温情。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生活物资保障问题,社区组织开展了送“爱心蔬菜包”上门、送“中药包”上门、送“核酸采样”上门等“三送三上门”暖心行动。孙高远虽然每天都很累,当听着乡亲们由衷的感谢时,她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勇敢担当、冲锋在前
2020届“社会保障”岗位大学生冀晓京和2021届“支农”岗位大学生曹艳婷是一对恋人,元旦假期回老家火龙镇看望父母时全市封控,当得知村里招募志愿者,冀晓京、曹艳婷立即报名参加扇刘村抗疫志愿服务。
工作中,无论是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卡点执勤、村内巡查,还是核酸采集、物资发放,他们都积极参与,冲锋在前。核酸采集中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众,他们骑车带领医护人员上门为群众采集核酸样本,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应采尽采,应检尽检。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对于需要粘贴封条居家隔离人员和村里的五保户,冀晓京和曹艳婷主动沟通,答疑解惑,了解他们是否缺少必备的生活用品,为群众送菜到家,保障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张敬辰、张宗仰等人是2021、2020届“三支一扶”人员在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一个缩影,这个青年群体无论在社区还是村镇,积极主动参加服务单位与居住地辖区内的各项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中,他们没有退缩,更没有迟疑,他们用责任和担当筑牢抗击疫情第一道防线,经受住了考验和磨砺,用行动诠释了“三支一扶”精神,在基层服务中,奉献着青春力量。(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