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与龙门村的渊源


据龙门村老党员、老干部李全喜和李仁义两位老先生讲述:有一年天气大旱无雨,百姓心急火燎。玉皇大帝发了慈悲之心,为普救黎民,指令龙王立即腾云驾雾,行风作雨。

说来不妙,就在这时龙君喉咙生了恶疮,一时心中焦急,燥发爆火,降下狂风暴雨。正在采药的孙思邈向百姓们说:“此乃龙王发威,近期必有恶疫流行。”并要求徒弟们备好防疫治病之药,以便急用。

龙君在空中听到了孙思邈的话,不觉心中一怔:“他必定是位神医,何不趁此机会,请他给诊治喉症。”它便摇身一变,化为一老者,来到孙思邈面前。

孙思邈见一老翁前来求医,就在路旁大树下一块石头上,为老翁诊断。孙思邈看着这位老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口方鼻正,两耳垂肩,目光炯炯,神态自然,知道来者不凡;又闻到特殊气味,也是从他身上散发而出,甚为奇异;问他病情,不是摇头就是点头,一会指指喉咙,不说一句话来,甚为特别。

孙思邈为其把脉诊断,手触脉搏,起如腾云驾雾,落似翻江倒海。

孙思邈慎重地说:“这脉不浮不沉、不虚不涩,非人类脉象,你系何物所化,需要显出真形,方能给你治病。”

那老翁答道:“我乃龙君是也。只因奉了玉皇大帝圣旨,在天空行风作雨,忽然喉内生疫,巧遇先生,特来求医。恐先生受惊,故化作一老翁。”老头摇身一变,显现龙形。

孙思邈向龙王说:“良药苦口、医人狠手。岐黄之道,旨在利物救命,治病难免痛苦,不能由你性子,一定要有忍耐。”

龙王听后点头,孙思邈说:“你张开龙口让我看看,方能为你诊治。”龙王非常听话,就将口张开,孙思邈抬起左手,扶着龙王喉部,藏与右袖的长针已压于右手掌下,说时迟,那时快,左手变托为掐,右手利针伸出,照准喉头毒疮猛刺过去,银针退之龙口,淤血亦随之喷出数丈。

龙王还未癔怔过来,孙思邈已经将其病治过。孙思邈又用丹药一丸送于龙口,对龙王说:“过上几个时辰,就会好些,改日就能饮食。”

过了几天,龙君痊愈,特来拜谢孙思邈,向孙先生说:“您德加异类,为神仙榜样,从今以后,我将永为人类服务,于是龙王就在孙思邈采药处以身化山为其恩人保驾护行,首尾交接处留一出口,人们称出入口为龙门,所以就叫龙门村。

龙门村的左面,即药铺山的东边仍然保留着龙王“洗脸盆”、“洗脚盆”、老龙潭。

据老村医王石头讲述:药王庙在龙门村的北面山口处,那里是通往浅井和新郑的必经之路。药王庙仅一小间房子,里面供奉的主神是药王孙思邈,左、右两边是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李时珍等十大名医的牌位,庙虽小但香火不断,初一、十五人员稍多。这庙是啥时间有的,听老人的老人说很早都有,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神则灵”。

据龙门村尚秋峰说:良泉眼,位于卢照邻墓下面,东面是药铺山。孙思邈在具茨山常年采药,发现这一泉眼的水特别好喝,经过反复使用,煎熬的药其效果更佳,孙思邈就让人饮用或取回家熬药用。孙思邈说这真是一个良泉眼呀,为此人们就叫它良泉眼,人们饮用该水甘甜有味,养颜益寿,后来人们称为神水。卢照邻跟随孙思邈来禹就在良泉眼附近置地买田,建院修墓。

药铺山位于龙门村中央,即现在的大山顶。药铺山是当年孙思邈收集药材的地方。据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都是山货、药材的聚散交易大场地。每年从麦前开始,一直到秋末冬初,经营范围为从春天的花到夏天的叶,从秋天的果到冬季的根。平时十天八天一小会,收获季节一般都半月左右。药铺山下有条河是颍河上游,药材堆积多了,就用船顺河而下运至禹州东的水路码头货物集散地山货场村,再分散到全国各地。

据龙门村八组苏贵生说:药铺门(门里有个外字),现叫苏家门,过去叫药铺门,民国以前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来这里抓药治病,远的上百里,过去很有名气。据说药铺门是孙思邈在龙门村居住时为人看病的地方,人们看病后在这抓药,所以叫药铺门。过去有很多房屋,街道不很规则,有几条小拐,老人们说这药铺门已有几百年的光景。

据龙门村老村医王石头讲述:千年葛花树位于龙门村北面,其树藤主干十米还高,粗处人搂不住,枝藤盘根错节,蓬架于它树之上,底部之根部分已腐朽空洞,若如化石,冬去春来,仍枝繁叶茂,开花结荚,硕果串串。

据说,该树为孙思邈所植,因已逾千年,树冠如伞,5-9月开花,8-1月结果。王医生说,葛藤树皮,瓦上焙干粉碎,用香油拌成膏,治割耳疮效果好。

据龙门村民讲:杏林坡,过去西山坡杏树漫山遍野,粗树几个人都抱不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时被砍伐,现在大树很少。相传药王孙思邈在东面药铺门居住,坐堂诊脉给人看病不要钱,看好的病号为了感谢药王的恩德,看好后病人就在西山坡种植一棵杏树,今天病人栽一棵,明天病人栽一棵,久而久之,山坡就长满了杏树,后来人们就叫杏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