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与钧瓷
不久前,在欣赏一位钧瓷藏友的作品时,被一件双龙活环瓶所吸引,该瓶造型传统、古朴,釉色呈蓝,是一件上世纪70年代的煤烧作品。因几十年前的老钧瓷在现今钧瓷市场中已很难见到,再者,烧制钧瓷的煤烧窑炉全被淘汰,所以这件钧瓷就尤为突出显眼。在我的一再要求下,藏友从玻璃柜中拿出后我便仔细端详。除了以上的几点特征外,还发现其足部护胎釉色为涂褐色,呈现出“铜口铁足”的现象。更让我惊讶的是在上面还有“优选法J、H”的字样。我脑中一闪,结合上世纪七十年代钧瓷烧制情况,有了一个想法:会不会是华罗庚的优选法?如果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华罗庚优选法,那么,这件钧瓷就是那个时代推广运用优选法的见证。而作为优选法的发明者和推广者的华罗庚教授是否也亲自来过这里,指导其优选法在钧瓷上的运用呢?
我带着疑问赶忙问藏友。他回答说:“是华罗庚优选法在七十年代钧瓷上的实验作品。可惜,我跑遍了包括钧瓷产区的那个时代的各个老厂以及那年代的老工匠、师傅们,还有大多钧瓷收藏爱好者,他们大多都不知道有这回事,更不用说还收藏有用华罗庚优选法试验制作的钧瓷啦!”。至于华罗庚教授来没来过钧瓷烧制现场,藏友更不知道。
后来,我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知道这件事来龙去脉的原国营二厂的厂长刘建军大师和原国营厂的李应州,并请他们来到这位藏友家见证。看了作品后刘建军大师说:“确有此事,作品也是那年代的,上面优选法几个字说的就是用优选法实验的作品,J代表的是用什么釉,它是红釉配方的代表。而中间的H则是试验的编号。”说起华罗庚是否来过钧瓷的故乡神垕镇以及优选法在钧瓷上的推广,刘大师回忆说:“当时,我在二厂当烧窑工,才二十来岁,只知道华罗庚带领试验小组来神州推广优选法,因自己年龄小,无法当面接触大名鼎鼎的华罗庚,厂里让在国营厂研究室的孔铁山师傅全程陪同他们在钧瓷上搞试验。
说起华罗庚优选法,上了年纪的老同志都不陌生。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全国推广的。是以数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试验,以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尽快找到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优方案的科学方法,既为优选方法。
在钧瓷实验中,怎样选取最合适的配方、配比、火温,寻求最好的操作和工艺条件,找出产品最合理的设计参数使产品的质量最好。或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成本最低、消耗原材料最少、生产周期最短等。把这种最合适、最好、最合理的方案,一般称为最优。刘建军大师接着告诉笔者:当时,烧制钧瓷是用的煤烧,过程有氧化和还原二大部分,当火温烧到850℃~1150℃之间时,这段过程为氧化,就是说在这温度之间都可以转化为还原,那么什么样的温度最适合还原过程呢?这就是华罗庚优选法在试验中解决的问题。经过实验和优选法,我们得到了更准确更符合烧出如作品的温度。
另外,钧瓷的配方也是钧瓷烧制成功的重要基础,把选取最合适的配方、配比,寻找最好的操作和工艺条件,结合产品最合理的参数也是华罗庚优选法在钧瓷烧制上试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应明大师介绍说:“很早听过已去世的老师傅们讲,当时各个厂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根据他们各自的配方,试验人员采取优先法中的各种方法进行优化,经过筛选和实验找到了当时很好的釉方配比,为烧出色泽好、窑变多、意境深、玉质感强的好钧瓷作品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些釉方,就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不失它光辉灿烂、釉色瑰丽的光芒。
说到华罗庚本人来神垕搞优选法推广的具体事件时,他们都说,不太清楚。并推荐了原国营厂现仍健在的付清晨老师傅。
驱车前往神垕,见到付老先生。说起此事,老先生说:“当时华罗庚来搞推广优选法,那轰动的劲头大了,比现在开个会势头大多了。”具体的很多事他也记不清楚了。老先生只记得是1974年夏天,华罗庚带着推广小组来到神垕,他在当时公社的大礼堂听了华罗庚的讲课。他说:“讲台上一位60来岁戴眼镜的老师,手拿粉笔,说说写写,教授讲的优先法我当时听得很明白,现在全不记得了,只记着了一个数字0.618。”停顿思索了好大一会儿,老先生还告诉我们一件事。说是华教授在讲课前一个青年人问华教授:现在都在推广您的优选法,全国各地各大单位都请您去讲学,您为什么来到我们这样一个小镇上呢?华教授听了这位青年人的问话,微微一笑说道:“中国陶瓷历史悠久,窑口林立,品类繁多,唯钧瓷跻身于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品位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形成了一种独立于世界瓷林的艺术瑰宝。如果我们把钧瓷的事情做好了,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文化的深遂博大,而且也可以为国争先,让世界人民认识东方中国的艺术魅宝,所以,为了我们的国粹,我选择了我们的钧瓷,来到了神垕!”
付老先生说:“这些话是大概意思,原话我记不住了。因为当时领导还把教授的这段话作为政治任务要大家背下来哩。所以我专门抄在一个本子上,时间长了本子丢了,大概意思就这。”
付老汉今年80多岁了,记忆力有时好,有时说不记得了。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他又对我们说:“开始听课时,我们大部分人不了解啥是优选法,更不知啥是0.618。罗教授给我们讲了个例子,‘说你下班后,要做饭吃,要先买菜,择菜后再炒,还得做稀饭,没酱油了还得去代销店买,优选法说的就是你先理一理先做什么,这样你安排好了,就是最佳方案,不浪费时间,不跑冤枉路,不背劲’。那个0.618,罗教授也讲的很明白,他说,这叫黄金分割法,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饭,面食你吃60%,菜、肉、水果等副食你吃40%,基本上达到6:4的比例,这就是接近于0.618的最好水平,就是最好的黄金方案。
华罗庚教授1974年来禹州神垕推行优选法时,已经60多岁,根据当时了解此事的杨老先生回忆,优选法试验小组在神垕工作了40多天,华教授在这里工作了一个星期。因当时条件艰苦,他就住在公社的招待室里,和同志们一块吃食堂,不搞特殊,不讲条件,而且他不辞辛苦,下车间、搞配料,为火炉加煤,和研究人员及工人师傅们谈心。曾陪同华罗庚教授的孔铁山师傅的儿子孔春生大师告诉我们说:“小时候,听父亲说过,当年陪华教授一起搞优选法试验,从先生身上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受益匪浅。”孔春生回忆起父亲还说过,有天他们和师傅们连续工作到中午一点多,早已过了开饭时间,父亲就请华教授和几个试验小组的人员到家里去吃饭。手擀面条,下了一锅,配上点韭花,华教授吃了一碗半,连声说:“好吃,好吃,就像优选法一样,各种粮食的比例掌握的恰到好处,所以这‘杂面’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