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澄生平及故里考
南朝齐国人褚澄所撰《褚氏遗书》相信中医药界朋友多有耳熟,然他的生卒时间、故里在哪里相信大家可能了解甚少。
褚澄,字彦道,南朝齐国阳翟(今禹州)人。四代中医世家。病逝于南齐,跨三朝乱世。其高祖褚爽,系褚裒之孙,褚蒜子之侄,医学家,阳翟名医,官晋义兴太守。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为御史中丞袁所奏,免官禁锢,见原。返回原籍阳翟褚家河禁足,坐诊行医,潜心研究医学,撰书立说。著有《杂药方七录》,《医论十篇》,世称《褚氏遗书》,死后被南齐高帝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归葬于现禹州市褚河街道元木村西祖茔地。
褚澄所著《褚氏遗书》是一部继《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之后影响颇大的中医基础理论性著作。由于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被历代医学家所重视和借鉴。
唐代医家孙思邈、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宋代医家陈自明、明代医家张介宾、清代医家吴谦等分别在其所撰写或编修的《备急千金要方》《丹溪心法》《妇人良方》《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重要著作中,都有来自《褚氏遗书》优生优育、产科妇科、儿科分类,瘟病救治相关内容的引述。《齐史》评价褚澄医术曰:“望色辨证,投剂如神,与卢扁华佗比肩”。
褚澄为官清正廉洁,治郡颇有成效。但医比官精,善施医术,不分贵贱,乐于为人祛疾疗伤。因此,受人爱戴,被百姓“崇敬若神”。
《史记》载,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
顺治《禹州志》原序记,禹,豫州外方境。大禹始封阳成,隘其地而徙都之。入春秋为栎邑,战国时之韩国都阳翟名。秦置颍川,汉晋为阳翟。唐宋迨金钧州。元因之。明避神宗讳更之为禹,因夏禹旧都故也。
《禹州市志》载,阳翟是禹州市的古称。历时一千多年的历史。阳翟前后名称多有变动,从夏朝始民国终,经历了唐虞、夏邑、历邑、栎邑、阳翟、颍川、颍顺、钧州、均平、禹州、禹县,至1988年才重改为禹州。古禹州乃夏禹的封地,禹居阳城,禹都阳翟,夏启大飨诸侯于钧台都在夏邑范围之内。
《南史》、《河南通志》、明嘉靖《钧州志》、民国《禹县志》、《禹州市志》、《禹州市褚河镇志》、《褚澄与褚氏遗书》均记,在历史长河中,褚氏家族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六朝都是阳翟显赫望族,繁衍生息25代。且褚姓名人从春秋褚师及褚少孙等,魏晋南北朝最为鼎盛,有百人之多。有“三公”“九卿”级十人,侯、将二十多人,礼部尚书、谏议大夫、监察御史、太守、都督等三十人,三位阳翟褚女被封皇后,七位公主下嫁阳翟褚男。不乏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医学家,真可谓古代人才库。
从历代史书记载,仅记有褚澄去世年限,都无记出生年限。《南齐书》记,永明元年,为御史中丞袁所奏,免官禁锢,见原。迁侍中,领右军将军,以勤谨见知。其年卒。澄女为东昏皇后。永元元年,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而《南史》则记,永元元年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从历代禹州志书中获取,明嘉靖《钧州志》、清顺治《禹州志》、清道光《禹州志》、民国《禹县志》和《禹州志》均载褚澄卒于永明元年。
分析褚澄的出生时间,在世时间确定70岁。应两个时间点析证:一是按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去世,向前推算70年,应为公元413年。二是按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去世,向前推算70年,应为公元429年。
如果褚澄公元413年出生,问题出来了。历代志书明确记载,澄父湛之生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逝于刘宋明帝七年(公元460年)。澄生于413年显然不符合常理。
澄父湛之是宋武帝女婿,古代婚嫁较早,一般15—18岁就有育子,七公主无子先逝,渊母属妾,后娶五公主乃澄母。按年龄推算,湛之显然不是宋武帝执政期娶澄母。且湛之与宋文帝刘义隆(407—453)年龄相仿,执政近30年。湛之在文帝执政早期娶之妹皆为可能。澄生于429年较为合理。澄娶妻应为文帝晚期或明帝时期。
实事胜于雄辩。以上历史史料证实,理由充分,并经过对褚澄生卒时间的有力论证。褚澄籍贯为河南阳翟县褚河铺人是不争的事实。出生时间应为南朝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逝于南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逝后被南齐高帝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归葬河南阳翟褚河铺元穆村褚氏家族祖茔地。
《褚氏遗书》是唐末从棺石中发现,并于宋嘉泰年间刊行。而耀州人孙思邈,生于隋逝于唐初,在禹长期行医坐诊,采药炮制,逝后又葬具茨。这时期刚好是《褚氏遗书》遗失的空白期,撰写《备急千金要方》引述《褚氏遗书》内容则无法解释。难道引述文字是药王自研文?
笔者认为,在南齐到唐末的几百年间,《褚氏遗书》在褚澄逝后有抄本留世,更会传入民间。不仅在禹州留世,可能在中原区域医家中长期传世,且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