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曹勋

曹勋(?-1174年),字公显,宋代颍昌阳翟(今禹州)人。其父曹组字元宠,曾六次应试科考名落孙山,后发奋读书,著《铁砚篇》激励意志,终于在宣和二年(1121年)被赐进士甲科。第二年,他以掌谒见天子及上奏次序的阁门宣赞舍人之职,参加了宋徽宗在睿思殿举行的应制著文和应口对答。结果以思路开阔、应对敏慧受到宠幸。宋徽宗为他亲书“曹组文章之士”,以后官至副使。而曹勋也沾了父亲的光,以恩补为从九品的武阶小官,还特命他赴进士庭试,获赐进士甲科,武官的职衔仍然保留。
靖康初年(1126年),曹勋被提拔为阁门宣赞舍人,办理龙德宫事,又除正七品的武义大夫。次年农历二月,便发生了宋徽宗被金人胁迫北迁的事,曹勋也随帝前往。过了黄河十多天,宋徽宗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对曹勋说:“不知道中原人拥戴康王否?”第二天,宋徽宗拿出一件皇帝穿的御衣,衣领里写着:“你可以登基帝位,再想办法来救父母。”并拿出韦贤妃、邢夫人写的信交给曹勋,命他逃到临安见康王。又对他说:“你见康王就说,所有能恢复中原的办法尽管使用,不要因为有我而思前想后误了事。”又说:“我们祖上立有誓约藏在太庙里,规定不能轻易处死大臣和敢于说话论事的官员,如违背誓约,就是凶险的预兆。”
曹勋自燕山南逃,不知吃了多少苦,到公元1127年农历七月终于到达临安。他拿着宋徽宗所托的御衣和书信去见已登基的宋高宗赵构,他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高宗哭着接过曹勋带的东西展示给大臣们看,曹勋建议说,最好能组织敢死队,从海路进入金国的东京,再拥戴着宋徽宗航海南归。曹勋看着宋高宗哭得悲悲切切像个大孝子,大臣们也全部齐心,满以为他的主张会使君臣一致赞同,想不到赵构不语,群臣诘难,不仅不提怎么救宋徽宗,反而下诏把曹勋外放远方,整整九年不得升迁。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才提曹勋为虚衔闲职江西兵马副都监。曹勋又以离京城太远为理由要求近一些,最后派他去了浙江东部。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兀术被岳飞、韩世忠等打得连吃败仗派使议和。这时,宋高宗赵构才想起了对“北国”熟悉的曹勋,授他为成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团练使,刘光远为副职。他们去“北国”议和,走到淮河流域遇到金兀术。金兀术说:“你这个小官回去吧!要和谈也要来个大官、当家的正职持节而来,小官不当家谈不成。”曹勋等回到临安,被迁为忠州(今四川忠县)防御使。但不是派他去金国了,而是在临安接待金国来的特使萧毅,命曹勋为接待伴使。那次议和,以淮河中流为界,割唐、邓二州给金国,每年还奉金国岁银25万两,绢25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净土。”当然,这些谈判,曹勋并没有责任。
停了一段时间,曹勋又被任命为容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观察使,以谢副使的身份出使金国,正使是近似枢密副使的何铸担任。他们到金国后,被允许看望宋徽宗。宋徽宗哭成了泪人,让他们回去向高宗传达亲族之意,念在父子情的分上,高宗应当发奋图强,恢复中原,保住大宋江山,并设法营救他们。当金主接见时,何铸吓得跪在地上,哆哆嗦嗦说不成话。曹勋向金主说明来意,金主最后答应归还被掠去的梓木棺材和太后,并在不久派人送回。事后,曹勋升迁为正四品的寄禄之官承宣使、枢密使的属官枢密副都承旨。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六月,曹勋被拜为昭信军节度使,成了名义上的封疆大吏,让他与同知枢密院事王伦一同出使金国。王伦称为谢使,曹勋称为谢副使。当时,金主亮已制定了完整的南侵计划,王伦和曹勋却没有了解到任何消息。九月回到临安以后,他们汇报说,金国很恭顺,没有迹象表明他们有什么阴谋活动。
当年十二月,王伦的官职由同知枢密院事升为知枢密院事。而次年八月,金主亮便从汴京起兵五十万准备大举南侵。所以,人们都讥笑王伦和曹勋荒谬。当然,王伦的知枢密院事之职,早在金兵南侵前的六月就被罢黜了。

宋高宗逊位后,宋孝宗继位,并改变了高宗的某些做法。曹勋被授予太尉,管理皇城司、开府仪同三司。在宋代,太尉是武官的最高称号,不过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仅是尊号。“提举皇城司”对于曹勋来说,他也只能算挂个名号,不能做实际工作了。而“开府仪同三司”,虽说是文职散官之阶,但它属一品官阶,像宋之前的“三公”、“三师”一样,享受最高的待遇。淳熙元年(1174年)曹勋去世,被追赠为少保。

《宋史》对曹勋的评价是“崎岖兵间,稍著劳效”。我们也认为,曹勋老祖宗算不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诚信、勇敢、坚忍不拔,在国难屈辱的历史条件下,忠于国家和民族,不怯懦,不贪婪,仕途达到了顶峰,走完了一生,也载入了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