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1314”工作法 扎实助推乡村振兴
2022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锤炼过硬作风、勇于担当作为,瞄准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以“1314”工作法扎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坚持藏粮于地。实施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6810亩水毁高标准农田修复重建任务,开展土地测土配方、改良土壤,提高农田地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7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60万吨以上。
坚持藏粮于技。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组织130名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夏粮生产农技服务行动,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减少病虫灾害损失”为中心,普及推广关键技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稳穗增粒促丰收。
坚持藏粮于策。积极落实耕地地力补贴政策,推进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切实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大礼包”落实到位,用到实处,既要当好“宣导员”,让农民了解到最新的农业信息,同时,也要做好“贴心人”,让农民种粮有希望,收入有保障。
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我市坚持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做到补短板、强优势,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成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标杆。
优化种植结构。我市立足特色种植,调整种植结构,提升供给质量。目前,已发展优质小麦20万亩、红薯15万亩、烟叶4万亩,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继续发展林果特色种植,推进4万亩特色林果、“双低”油菜和小杂粮种植基地建设。
壮大产业发展。依托优势产业,加快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全市新培育3家许昌市级龙头企业,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0家以上,新增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依托肉牛养殖、薯制品、面制品等产业,支持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深化“一宅变四园”、“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和“四美乡村”等示范创建活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万户,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0个,创建许昌市级果树进村示范村11个、“四美乡村”10个、“美丽小镇”3个、“五美示范庭院”70个,美丽乡村占比超过70%。
加强工作保障助推乡村振兴
深化农村改革。我市抓住许昌市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禹州市建设中等城市的契机,完善各项配套政策,重点巩固农村土地确权、产权改革成果,让农民群众吃上长期定心丸;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实现“三权分置”,力争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0万亩左右;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营,加快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村按股分红。
强化项目支撑。坚持不懈抓存量项目进度,积极围绕省市政策,主动对接,谋划增量项目,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今年,已谋划涉农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约21.01亿元。
坚持绿色发展。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膜回收、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节水、节地、节药、节肥生态循环农业。全年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负增长,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3%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
规范综合执法。规范执法队伍建设,从人员配备、制度健全、业务培训和设备完善等方面综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保障种子、农药、化肥、兽药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绝对安全,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