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生活的最优解
这世上,真正能成事的人,并不是投入最多时间的人,而是那些能找到最佳解决问题途径的人。如果你对博弈论感兴趣的话,就会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取决于我们的底层认知逻辑,而它与博弈论息息相关。
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团体)在平等的对局中的决策、行动,以达到共赢局面的理论依据。
博弈论的起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它真正作为一个原理诞生是在1928年,是数学家冯·诺依曼博士证明了博弈论基本原理。自20世纪以来,博弈论得到商界、经济学界、军事领域、社会学界的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不同利益的决策者建立起能够自我规范、自动运作的合作关系。小到家庭失和、邻里矛盾,大到公司合作、国家外交……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博弈论策略找到最优解。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早高峰堵车的时候,每辆车都按规矩乖乖排队,堵塞其实很快就会缓解。但是,如果有一辆车想违规从公交车道挤过去,那么这条街道的车辆就会全部开始争抢起来,结果就是整条街越来越堵,守规矩的、不守规矩的,所有人都会迟到。这一现象在博弈论中被称为“囚徒的困境”模型。那么,如何破解“囚徒困境”呢?《博弈论与生活》里提供了3种方式:改变态度、诉诸权威人士、建立能自行运作的策略。
除了“囚徒的困境”模型之外,书中还提出了另外6个困扰我们生活的困境——公地悲剧、搭便车、懦夫博弈、志愿者困境、两性战争和猎鹿问题。
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其实都能用博弈论模型分析解决:如何解决婚姻纠纷、邻里矛盾、劳动争议?如何成为别人口中诚实重诺的人?如何在对峙的僵局中破冰、打开局面?如何获得公平的待遇和结果?如何避免公共利益被侵占?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天道一定关照能找到最优解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