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小麦开镰收割 “三夏”生产拉开帷幕

褚河街道单庄社区第一茬成熟的小麦开镰收割。摄影 蔡春蕾

5月25日,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褚河街道单庄社区第一茬成熟的小麦开镰收割。
“今天开镰,随着我市小麦陆续成熟后,大面积收割即将开始,预计6月5日左右进入高潮,6月15日前大头落地。”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针对今年“三夏”生产形势,我市成立“三夏”工作专班,全面加强“三夏”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面锁定丰收大局。
保证颗粒归仓,农机是关键。三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加之疫情防控的压力,我市结合市疫情防控及农机部门,制定“三夏”期间疫情防控意见,在为农机转运开通绿色通道的同时,农机部门落实作业报备、点对点引导、指导个人防护措施,疫情防控部门对农机实施优先查验、优先放行,查验“两码两证”“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乡镇(街道)履行疫情防控属地责任,明确专人,建立台账,落实各项跨区作业机手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三夏”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两促进。
同时,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农机中心出台“三夏”农机化生产意见,下沉工作力量,依托智慧农机平台,确保农机调度效率,积极宣传小麦机收减损技术知识,力争小麦机收减损率降至2%以下;乡镇(街道)组建应急抢收服务队、志愿服务队,为无法返乡农民、困难户和困难家庭,提供夏收帮扶服务。目前,全市已完成检修农机1600多台,签约外地农机600多台,小麦收获已经零星开始,预计6月5日左右进入高潮,6月15日前大头落地。
“三夏”生产忙,秸秆禁烧不能忘。为织密禁烧网格,确保“零火点”,我市按照市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要求,常态化推进禁烧网格化管理。市禁烧办运用“蓝天卫士”电子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禁烧态势,组织开展督查,指导做好秸秆清运和综合利用,减少焚烧隐患。乡村设立禁烧值守点,配足配齐人员和灭火器具,加强巡查和应急值守,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第一时间处置。
据悉,今年以来,我市及时落实中耕除草、肥水管理、“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成功克服播期延迟、春旱、病虫危害等不利因素,切实夯实了夏粮丰收基础。全市小麦播种面积80万亩,预计单产445.2公斤,比上年增加1.4公斤,总产35.6万吨,比上年增加0.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