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藏经大鸿山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期的高僧,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河南禹州)。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柯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他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
    朱士行出家后,专心精研经典,当时译本最流行的是《道行般若》,他在洛阳便常常讲。但因为《道行》的传译者理解未透,删略颇多,脉络模糊,因此时有扞格。朱士行慨叹大乘里这样的要典竟译得不彻底,就发誓要向西方去寻找原本,来弥补这一缺憾。
    甘露五年(260)他从长安西行出关,走过沙漠,辗转到了大乘经典集中地于阗(今新疆和田市)。在那里,他果然得到了《放光般若》的梵本,凡九十章,六十余万字。因受到当地声闻学徒的种种阻挠,未能将经本很快地送出。直到太康三年(282)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意译法饶)送回洛阳。又经过了十年,元康元年(291)才在陈留界内仓垣水南寺由无叉罗和竺叔兰译出。而朱士行本人终身留在西域,80岁时病死。他的弟子为了纪念师傅的大德,就把朱士行亲自抄写翻译的《大品般若》送回了他的故乡大鸿寨,藏在了大鸿山的一个密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