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藤蔓结出“致富瓜”
初夏时节,早春的大棚西瓜纷纷上市。在小吕镇柴庄村的西瓜大棚里,一片丰收景象,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从绿叶中露出头来,煞是喜人。忙碌其间的人们,忙而有序地采摘、装筐、搬运……幸福的笑容在满是汗水的脸上荡漾。
种植户赵培义一边忙着采摘西瓜,一边兴奋地说:“今年是我头一次跟合作社合作种西瓜,种的好、销的也好,以后我更有信心跟着合作社干了。等这一茬瓜收完,至少还能再收两茬,光这一个棚一年纯收入一万多元,比传统种植强得多了!”
赵培义口中的合作社便是该村党支部领办的禹州市沃盛种植专业合作社,2021年10月正式挂牌,西瓜大棚是合作社的首个成熟项目。
“首批成熟的大棚西瓜主要为美都二号原种西瓜,整个西瓜的采摘期可达3个月左右,产量可达60万斤,总产值接近100万。”合作社负责人赵培卿高兴地说。
据了解,柴庄村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立足村子实际,吸引村民采用土地入社、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合作方式与合作社进行合作,使群众与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强村与富民“双赢”。
“截至目前,沃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共筹集资金700多万元,盘活土地1700亩,全村70%的村民以资金或者土地的形式入股。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统一“种地”,共种植辣椒1300亩,西瓜400多亩。其中,剁椒800亩,泡椒500余亩;大棚西瓜100亩,小拱棚西瓜350亩。”赵培卿介绍道。
不远处的小拱棚西瓜田里,村民忙着管理藤蔓、浇水、除草……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这西瓜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成熟了,看着大棚西瓜卖得这么好,我们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范阿姨一边给瓜藤打叉,一边说。
范阿姨家以前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今年却一口气承包了25亩的瓜田。西瓜种植是个技术活,范阿姨一家都是“门外汉”,他们却丝毫不担心。
“合作社聘请的有专业技术员,天天吃住都在田里,手把手教我们种植技术。”范阿姨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什么时候打什么药,什么时候授粉,怎么授粉等等技术问题,全是技术员“说了算”,种植户只要跟着照做就行。
据赵培卿介绍,为了帮助村民把西瓜种好,村党支部专门从浙江以一个月15000元的高薪聘请技术员专程指导,村民完全不用担心种不好。
“承包25亩瓜田需要多少钱?”当我们问及“租金”时,范阿姨笑着说,“一分钱都没出呢。”
“种地哪有不出钱的?”范阿姨的回答不禁让我们疑惑万分。
原来,真的是一分钱都不用种植户出。土地租金、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等全部前期投入都是合作社的,种植户只需投入劳动便可。等到西瓜成熟,合作社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按照每斤0.35元的价格返钱给种植户。既没有前期的资金投入,又没有后期的销售顾虑,对于没有资金又想尝试特色种植的农户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种了一辈子的玉米、小麦,早就想种点不一样的,但一没资金、二没技术,所以一直也没敢尝试,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试试了。”范阿姨擦了把脸上的汗,高兴地说。这也许就是范阿姨这个“门外汉”一口气承包25亩瓜田的原因。
“西瓜藤下面套种的是辣椒,等西瓜罢园,辣椒正长,一点不耽误。”范阿姨拉起一根西瓜藤,只见下面的辣椒苗已有十几公分高。
别看辣椒苗才这么小,但辣椒已“销售一空”。据柴庄村党支部书记赵亚军介绍,800亩剁椒已经确定订单供应给湖南的辣椒酱生产厂家;500余亩泡椒则直接供应给韩国的腌制辣椒厂家。
西瓜和辣椒种植,不仅给柴庄村带来了希望,更为柴庄村及周边村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现在每天可以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等到辣椒采摘旺季,每天可以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有时在我们村都不好找工人,得找邻村帮忙。”赵亚军说。
“自从成立了合作社,我每天可以就近到大棚里干活,既能补贴点家用,又能照顾家,日子越过越好,生活也更有盼头了。”每天在家门口就有60元的收入,让陈大爷脸上乐开了花。
党建引领下,柴庄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下一步,柴庄村还将继续用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打开村集体和农民的“致富锁”,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铺就一条强村富民路。
“柴庄村沃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在未来2至3年内建成以柴庄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吸纳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产值可达2个亿以上。”赵亚军信誓旦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