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战“三夏” 全力以赴保丰收
——我市“三夏”生产工作纪实
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6月8日,我市共收获小麦80万亩,平均亩产446.3公斤,比上年增加2.5公斤;总产35.7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
麦收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等职能部门紧盯“三夏”生产重点工作,以“三个强化”为重要抓手,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深化服务,多措并举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
强化调度,全面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进入五月麦收季节,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坚持立足本地机械,积极引进机械跨区作业,弥补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高峰期缺口。“三夏”期间,全市共有小麦联合收获机1072台,引进外省农机200余台;同时,与驻马店市、南阳市等地签订应急引机意向协议,在遇到特殊天气情况时,能够及时引进收获机180台,实施突击抢收,确保夏粮收割不落一农户、不漏一块田。
开通农机通道。为确保农机作业人员及时到达作业地点,在全市2个高速路口设立机收接待服务站,做好所有农机具的信息登记备案工作。对转运农机的车辆和自走式农机实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对持有“两码两证”(健康码绿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跨区作业证)的农机作业人员,允许农机通行和下田作业,对承运农机装备的车辆及司乘人员实行同等管理,坚决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农机作业保畅通”。
加强农机调度。我市充分利用微信工作群、“农机直通车”、手机短信等,及时向农机手发送农机作业市场、气象服务、作业进度等信息,目前已发送各类服务信息2万余条。麦收期间,采取“点对点”和“无接触”服务模式,引导各乡镇(街道)按照线上对接、费用在线结算的要求,科学配置调度机械,引导机车合理流动,保障农机转移安全畅通,切实做到“麦熟有机收,机到有活干”,千方百计加快收获进度,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同时,设立机收服务站,开通值班服务热线,为跨区作业人员提供作业和防疫服务,随时帮助跨区作业人员和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并发放《致参加禹州市机收会战农机手的一封信》,使农机手熟知疫情防控政策和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规范要求。
强化服务,全面提升“三夏”保障水平
“三夏”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机、农技等技术人员进村到田,指导农户、机手科学安排收割时间,控制好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提高作业质量。
做好技术服务。以13个农技推广区域站为主体,组成“三夏”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组,围绕品种选用、田间管理、病虫防控、水肥调度等方面开展指导服务,帮助农民制定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切实做到秋作物早管细管,关键管理措施落细落实。目前,全市已派出200余人次进村入田开展技术服务。
推进结构调整。抓住夏种的有利时机,在确保玉米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花生、大豆、小杂粮、蔬菜等品种布局和茬口衔接,不断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截至目前,全市经济作物种植0.8万余亩。
抓牢灾害防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与气象部门保持随时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面落实信息报送、值班值守、物资储备等措施,做好农业防灾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组织1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提早制定防治预案,充分做好农药、器械等防控物资和人员准备,千方百计控制害虫扩散危害,确保防控及时有效,不造成大面积成灾。
强化监管,全面确保“三夏”规范有序
为确保颗粒归仓,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三夏”期间,农业部门坚持严格执法不放松,全面开展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市场经营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经营行为,确保“三夏”农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坚持秸秆禁烧无死角。严格落实秸秆禁烧“人防+技防”举措,利用“蓝天卫士”电子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禁烧态势,及时处置火情预警。全市设立禁烧值守点800余处,组建应急处置小分队657个,配备扫帚、水桶等应急灭火器具,每天不间断巡逻巡查,一旦发生火情确保30分钟内处置到位。
坚持安全生产零事故。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同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协作,把安全生产贯穿于“三夏”农机生产服务的全过程,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同时,制定“三夏”农机生产工作应急预案,对天气不利、机械事故等多种情况下的农机生产工作进行提前安排,提高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组织农机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讲解农机安全技术操作和维修知识,宣传麦收防火常识,提高机手安全生产意识。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对田间作业和上道路行驶的农业机械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农机安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