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新闻记者会答记者问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我市以“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为主题,发布十九大以来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成就。为此,记者就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问: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必将给档案事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那么,我市档案事业如何迎接信息化挑战,做好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
市档案馆馆长郭伟桢答:档案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上级的明确要求,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馆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围绕“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档案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智能化”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聚焦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等关键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档案信息化机制。实施档案信息化强基工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工作指导、推进和监督力度,加快档案工作数字化步伐。
二是加快档案资源数字化。落实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强化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推动全市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政务服务、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业务流程中嵌入电子文件归档要求,在业务系统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电子文件归档功能。
三是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全市档案信息共享利用服务平台,实现综合档案馆(室)互联互通、共享利用。推广“互联网+档案”模式,开发“掌上查档”微信小程序,推动档案查询和预约服务向移动端延伸。
四是探索建立智慧档案馆(室)。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感知、分析、整合档案馆环境信息、档案实体信息、档案数据信息,实现环境监控、档案管理、安防控制等智能联动,提高档案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便捷化服务。
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档案部门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市档案馆馆长郭伟桢答:我们严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需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使档案馆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加大档案接收征集力度,注重收集、接受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档案、社保档案、农业农村档案等民生类专业档案,夯实涉及民生类、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精准扶贫等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以及反映地方特色的重要档案资源。
二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简化利用手续,优化窗口服务,做到“标准化”服务。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以及军人开辟档案利用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办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兰台精神”,关心、培养、引进、激励档案干部。创建现代化档案资源管理新模式,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推动档案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化;在新形势下,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可通过电话预约、信函、微信、微博、委托等多种方式查档,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查档需求。
三是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档案馆根据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硬件和网络设备,使用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实施文档一体化,同时加快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开展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接收工作,做到电子目录、全文数据与纸质档案同步进馆,逐步实现“集中管理、长久保存、有效利用、安全共享”。逐步把档案馆建设成资源丰富、功能齐全、运行安全、服务有效的数字档案馆档案管理和利用平台,更好、更优、更快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四是切实加强依法治档。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管理”的谆谆嘱托,开展特色鲜明的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推进档案法律法规走深走实。在市委办(档案局)的牵头下,做好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将档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与经济发展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同时,根据馆藏资料数量,要逐年增加档案保护专项工作经费,投入财力支持档案信息化建设,确保档案工作健康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