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时不妨带点现金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支付方式逐渐向便捷靠拢,大多数人出门几乎不带现金,有网友如此调侃:“当今社会,完全可以凭一部手机走天下。”显然,用支付宝、微信等方式支付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态。然而,近日遇到的一件小事却让我意识到,出门时应该带点现金。
    事情是这样的:上周末,我去市场买菜,遇到一个卖菜的老太太,快70岁了,在瑟瑟寒风中守着一小车零散的青菜、干菜、柴鸡蛋等农产品。因为菜看上去挺新鲜,我就买了些。付钱时,老人问我有没有现金,我说没有。没办法,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印着微信二维码的卡片递给我。
    老人笑着对我说,你要是有现钱,最好还是给钱好。我说,你微信里的钱不是一样能用吗?老人轻声说:那是儿子的微信。我说,那你儿子不给你钱吗?老人说,这哪好意思张嘴问儿子要钱,一把年纪了,还要靠人家养活呢!听罢老人的话,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联想到远在故乡、日渐老迈的父母,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感涌上心头。
    其实,在菜市场,和这位老人一样卖菜的老人家不在少数。那些老人卖的菜和其他农副产品,不少都是自种的,菜品很新鲜嫩,颇受欢迎。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出门不带现金了,一切都靠扫码搞定。没有二维码,你的菜就不好卖。于是,这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便用子女的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来化解卖菜收钱的难题。可谁曾想到,要想把二维码里的钱变现,对这些一辈子习惯付出的老人而言,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事实上,很多父母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并不愿问孩子要钱,或是面子上抹不开,或是不想拖累子女。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挣到手的钱,花着才舒心。某种程度上说,那些勤劳又可敬的老人们,其实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中国父母的生动缩影。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是诗经里描述古人对父母生养子女之辛苦劳累的慨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对于这些菜市场里卖菜老人的小烦恼,我想,除了子女多给老人贴心的照顾和呵护外,作为普通市民,也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比如,出门时不妨带点现金,遇到卖菜或卖水果的老年人时,可以用现金付款,让更多的老人能把辛苦钱拿在自己的手上,让他们多一点踏实、多一点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