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童年里的甘甜记忆

    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去田间割茅草喂牲口,替父母挣工分,养家糊口。
    割茅草是一段愉快的记忆,青青的茅草在我的镰刀下扑扑倒地,饱满的草汁四溅,青涩的气味弥漫开来,令人心情愉悦。
    茅草是根生植物,它的根系非常丰富、发达。长长的、白白的茅根盘错,饱含汁液,咬一口,脆脆的,汁水溢出,甘甜如饴,相当于北方小孩儿的甘蔗。我总是在割完地面上的茅草后,挖出地下的白茅根,打打牙祭,过过嘴瘾。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甘甜的白茅根温暖了我的童年。
    白茅根性味甘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之热的功效。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白茅根可缩短出血时间,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还有利尿作用。凡是因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证都可以用,对泌尿系统感染也特别有效。它味甘不碍胃,性寒能养阴,利水不伤津,基本无不良作用。
    古人说,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物薄则力小,量大才有劲道。《本草求原》记载:“白茅根,和上下之阳,清脾胃伏热,生肺津以凉血,为血热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本草纲目》将白茅根煮成的汤称为治疗肺热气喘的“如神汤”,方法是“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
    民国名医张锡纯将白茅根运用得出神入化。《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得了水肿病,“腹如抱瓮”,睡觉不能躺下,靠墙喘气,呼气容易吸气难,心中发热,小便不利。张锡纯把脉后认为这是病久阴虚,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腹部过于肿胀,气息无容息之地,几乎不能吸气,所以才发喘。张锡纯嘱咐小伙子取鲜白茅根六两,切碎,用水三大碗熬至两碗,一日之内徐徐当茶温饮;同时吃炒车前子,并在肚脐上用炒至半熟的葱白热熨。经过这番操作,小伙子一夜之间小便十余次,第二天病好如初。村民们赞不绝口,齐称张锡纯为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