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联:以文赋能 促能力作风转变

    市文联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围绕“工业强市,文明新城”建设目标,结合自身优势,凝聚文艺智慧,发挥文化潜能,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文化下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等,让文化成为助推乡风文明、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为我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对标对表,提升服务效能。对标先进单位找差距,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文联领导干部为群众办事工作能力。3月1日,夏禹广场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授旗仪式,市文联牵头成立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组织、指导、协调全市文艺系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8场次,服务人数3000余人。围绕文明实践服务创作一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补齐文化建设短板。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市文联积极发挥文艺家协会优势,与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举办“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禹州市优秀摄影大赛,“翰墨夏都·共谱华章”禹州市优秀书画作品展,“创意禹州”禹州市首届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等。目前,动员文艺家协会创作优秀书法、美术作品200余幅、摄影作品1000余幅,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发挥文艺志愿者党员先锋作用。自我市1月2日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市文联机关党员干部及文艺家协会立足社区,踊跃参加抗疫防疫志愿服务30场,开展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撰写抗击疫情诗词160余首,组织美术家创作抗疫素材作品200余幅,为医护人员义务撰写对联1200余幅,拍摄党员干部、公安、医护人员、志愿者在基层一线工作照片8000余幅,组织爱心企业捐款捐物2万余元,创作抗疫歌曲《无名英雄》、《在一起》、《慢慢喜欢你》等。
    发挥人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明办联合开展大学生暑期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共招募20名大学生深入市文联乡村振兴联系点西王楼、龙西、瓦店等地,以快乐暑期、共同成长为主题,旨在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进一步丰富农村未成年人暑期文化生活,活动共开展10期,开展志愿服务200余人次,参与小学生经典诵读500余人次,为留守儿童捐赠文具130套、课外图书130本。组织文艺家为党建示范点东关社区、玩花台、张涧等地撰写党史馆素材、绘制华夏农耕博物馆农耕画卷、撰写讲解材料、为赵趁妮纪念馆书写匾额、绘制精美画卷等。持续为企业撰写文史馆素材、讲解材料,扩大企业品牌及钧瓷对外影响力。扩大钧瓷创意宣传成果,帮助金堂钧窑、神州钧窑出版文学及理论专著,提升企业创新力,扩大钧瓷理论成果。培育文化企业,助推乡村振兴。在具有文化内涵的钧瓷企业、三粉加工、中医药类企业中开展老字号评选、中原贡品推荐、钧瓷新人新作展等,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论坛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让文化潜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效应,提升禹州文化品牌优势。争取中国五大名窑专业委员会落户禹州,举办中国五大名窑精品展暨高端论坛。积极发挥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和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创建联系点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整合文化资源,发掘文化亮点。市文联以持续深化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创建为重点,组织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夏禹文化研究会等10多家民间社团对我市文化资源进行田野调查、资料汇编,在此基础上开展学术研讨、基地创建、著述出版、宣传推介等,形成上下共管、内外协调的创建格局。先后出版了《禹迹揽胜》、《走近大禹》、《禹王传奇》、《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禹州先贤》等系列丛书,接待了中国民协、河北民协、浙江民协及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运城、安徽蚌埠等地大禹研究会领导及专家来访调研工作,相互交流了信息、经验,推进了合作发展。同时对禹州大禹文化、陶瓷文化研究、宣传、推广、应用等做出了统筹安排。紧盯文化传承创新、成果运用,持续对大禹文化、陶瓷文化、中医药文化、地名文化、姓氏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田野调查、挖掘整理,通过开展技艺传承、成果汇编、宣传普及,并以此调动多方积极性,推动机制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组织专家编纂《禹州标准地名志》、《从地名中发现禹州》,擦亮禹州大禹文化、陶瓷文化之乡的名片,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