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父爱如山,这是多少代、多少年、多少人感受到的亲情。多少年来我也听得多,说得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才真正体会到这种亲情的千真万确,毫不含糊。
我的父亲已经仙逝20年了,可他老人家对我们兄弟的爱,无论如何也都挥之不去。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历历在目。犹如昨天一样清晰。似乎看到他老人家的矫健身影,似乎听到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家庭小事他老人家娓娓道来,悦耳在理。大事他深思熟虑,果断结论。所以我们家庭和谐,事业有成。
让我永世难忘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刚刚散去“大食堂”的年代。我考进县城读重点中学。接到入学通知书,我就有一种想法。面对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实况,这学咋上咧?是上是不上?我就有点动摇。面对此事,父亲默不作声,像是犹豫不决、思绪万千,但更像心中有数、运筹帷幄。到了报到的头天晚上,他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上学对一个人来说可是件大事,不容错过。你既然考进县城重点中学,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个大好机会。你妈我们在家再艰难,就算砸锅卖铁,你这个学也要上。你可要有这个信心和决心。眼下生活是艰苦、困难些,但是只有在困难面前,才能锻炼出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铁人。世界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你妈我们商量好了,准备准备,明天我送你去上学。”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我满含热泪,坚定了好好上学的信心。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62年的8月22日。一大早,父亲扛上我的行李,背上我一周的干粮袋,带着我上了路。烈日炎炎,汗流浃背,父亲只穿了一件背心,行李、干粮20多斤,父亲一路不停,一直把我送过柏山。他把行李搭在我的肩上说:“这里距学校不远了,到学校听老师的话,和同学们搞好团结,不会就问,才能把学习搞好!”我扛起行李,记住父亲的话,踏上了去学校的路。我走走,回头看看,走走,回头看看。走出了老远,父亲那稳健的身影还站在那里没动一直看着我。我感到了那一根永远割不断的爱子情思牢牢拴着我一样。在父亲深切的关怀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在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上选择了正确道路。
还有一件事,别人想都想不到,父亲却做到了。那是我进城上学的第二年,为了挽回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政府借地让农民自己种。那年的暑假,割罢麦子,要种红薯。假期中,我也很想下地帮父亲干点活,父亲也想,上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想干活很好,一天下午,我随父亲一块下地种红薯,父亲扛锄挖坑让我递红薯秧。正南的那一垄,父亲挖坑我在东边递秧,看着父亲一锄一个坑,仿佛很轻松,虽然是在烈日下热汗淋漓,但是一锄一坑的很顺手。可拐回去正北那一垄时,父亲仍让我在东边递秧,可他一锄一坑的看起来很很别扭。一垄到头,汗水从头上直往下流,看起来特别的累。尽管这样,不管是正南还是正北,父亲依然坚决地让我站在他的东侧,一个下午一直都是这样。突然一个直腰,一个仰面,火红的太阳照着我,使我不敢睁眼。就在这时,父亲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抹去我额头的汗水,问我热不热、累不累?这时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不管别扭不别扭都让我站他的东侧递红薯秧?是为了用他那宽大的身影为我挡住猛烈的太阳光。顿时,我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泪水随着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回到家里,我把这种无微不至的、万金难买的父爱,当作作文内容写了下来,题目就是“父爱如山”。一直到今天,这篇习作我还珍藏着,我永远忘不了这如山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