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晓雨:再现钧瓷釉色温润之美丽

苗晓雨在品鉴自己的钧瓷作品

    上个星期天,太阳的温度把大地炙烤得如同火炉一般,即便坐在空调屋里也烦躁的浑身不自在,既然总是个热,那就到外面去转转,以解除心神的不宁。骑车从东区顺着满是绿荫的宽大主干道来到东环路上满是钧瓷的店铺里,欣赏起五彩缤纷又形状各异的钧瓷来。

    对于禹州人来说,钧瓷是一张很好的宣传名片,工作关系,时常接触钧瓷已30余年了,对于什么形、什么釉、煤烧、气烧、柴烧,或炭烧等略知一二,但那多是直接到厂家的窑口去的多,各厂的窑口烧的钧瓷各有特色,从形到釉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今天去的店铺却是五花八门,一个店铺内哪个厂里哪个窑口的钧瓷都有,风格各异,釉色繁杂,他们经营的钧瓷大厂、小厂的,国大师、省大师和一般工匠的也都有,价格也有高到低不等,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有兴趣。
    连着进了四、五个店铺,每个店铺都有我相中的几件“煤烧”的作品。件件作品古朴浑厚、釉色多变,似玉般的温润,问了几家店老板是哪个窑上的作品,谁烧的,他们说是神垕福雨钧窑的苗晓雨烧的。
    神垕的朋友告诉了他的电话,联系过后便又趁星期天来到了福雨钧窑采访。
    福雨钧窑位于镇政府东三角地带路东一个道路不宽的胡同里,依地势而建的福雨窑,其实也是苗晓雨的家,院子不大,院西是制作车间和窑炉,北、东各有三间两层的楼房为展厅或储物间。
    今年46岁的苗晓雨,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醇厚朴实。见面时满身的泥土,满脸的汗水,待人热情,但不善言辞。寒暄过后,晓雨一边泡茶,一边随意地聊起来他与他的钧瓷。
    晓雨说,我想着是因为你们在店里看了我的钧瓷作品是与众不同才来的。确实,在店铺里或懂得钧瓷和熟悉我的人在上千件不同窑口的钧瓷中,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件是我的作品。他很自信自己也很自信他的钧瓷。一件好的作品,不管是哪个窑口烧的,也不论是名人或大师制的,首先一条就是应该具有真真切切的美,能让你产生身心的愉悦,从心里发出真美的各种联想,并且久久在想它。
    钧瓷之所以在众多的瓷种中独树一帜,其主要的标志是突破单色釉的局限,首开颜色釉之鲜活,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叹为艺术品种的一绝。钧瓷到了苗晓雨的手里,釉色更加厚重,变化更加炽热,仿佛红色的丝线、绿水中的波纹。苗晓雨在釉色方面,借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国营一厂、二厂的老釉,在原釉的基础上他加以多次试验,利用加减方法,去的坚决去掉,加的一定加上,连续实验多次,不但烧出原一、二厂的老釉色,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虽然,他的钧瓷作品不是烧煤的作品,按他的话说是气烧仿煤烧的作品,但效果却很好,具有烧煤的厚重、造型的逼真、釉色的古拙。令许多收藏者和钧瓷爱好者爱不释手。
    苗晓雨打小就在神垕长大,家就在原国营一厂的旁边,儿时的他天天去一厂玩耍,加上自己的亲人也在一厂上班,使他从小就置身钧瓷艺术的氛围里,钧瓷各异的造型和钧釉的五光十色给儿时的苗晓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苗晓雨跟着他的叔叔苗宗贤大师开始学习烧制钧瓷,叔叔把他多年来在烧制方面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并对他说:“教给你的是基础,要想有成绩,烧出好的作品,还要再不断的学习、实践与摸索,经手的多了,经验也就来了。”
    苗晓雨记着了叔叔的这句话,继承传统但要发展。在随后的多年烧窑实践中,不爱多说、踏实肯干的苗晓雨一步一步的实验、实践,经过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好作品来之不易的亲身感受。
    苗晓雨的窑是2007年建成的,建窑时他连给儿子买双十元钱的鞋都买不起。几个朋友借给他几万元,帮他建了个气窑炉。窑炉建好后,他因无钱支付工人工资,就没有招工人,而是单干了起来,从磨料、拉胚、上釉、装窑等都是自己一个人所干。刚开始那阵子,他每开一次窑都要哭红双眼,因为一开窑不是残品就是无色,偶然一窑也是没有几件像样的作品。他苦恼过,彷徨过,也有放弃改行的心思。世上没有干不成的事儿,经过多次请教老师,他终于成功了。他对我们说,这两年来才烧出了相应的产品,确实为了钧瓷事业从冬到夏,从春至秋,他时刻记着叔叔的那句继承中要创新的话,不断琢磨不同时期的火温控制、不同季节的火温变化。为了熟悉老一、二厂釉料的原配方和自己的“加减法”,他将常用的原料反复配比,反复试烧,不仅掌握了配釉的核心技术,而且实验出了几种有着自己特色,并且还保留着原一、二厂的釉色。苗晓雨因无钱建煤窑,建的是气窑,但他的愿望是在气窑里烧出煤烧风味的作品来。他真敢想,也真敢干,最终还是成功了。苗晓雨说:“不论是气烧或是其他什么方式烧,只要有特色,只要被收藏者喜欢就行。”他的很多作品就体现出了煤烧的风格,老一、二厂的味道。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钧瓷一厂、二厂生产的形和釉标准,继承并发扬,烧出效果近似或达到他们那时的水准。众所周知,钧瓷一厂、二厂是当时我市烧制钧瓷的主要厂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创作生产出了许多独一无二的经典和传世作品,其形和釉色独领风骚,各有千秋。以后人不可超越的辉煌,在钧瓷史上留下了浓浓的笔墨,有句话叫“一厂形,二厂釉”即很形象地说明了他们各有各自独有的优点。
    他的目标定下了,准备建一座煤窑。可现实的情况让他又不得不以实际出发,他认为,在注重有色厚重、温润、窑变自然的同时,必须在造型上有所突破。晓雨钧瓷作品的造型一般有二大类,一是传统的老造型,二是自己独创的新造型,为了创作出好的造型,他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几年时间里他不断推出新的器型。《一业事成》、《赫赫有名》、《丽人瓶》等,都因造型美丽而被众多钧瓷爱好者喜爱。在他的展厅里放着一对双鹤。因“鹤”与“赫”是谐音,成名《赫赫有名》。这对双鹤造型逼真,身子挺立、灵活生动、栩栩如生,加上釉色温润灵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在许昌市“魅力中原”第三届文化创意大赛精品展暨文创大赛上获奖。
    新造型的创作是需要有灵感的,他创作的《一业事成》就是根据一片叶子而来的灵感。那是秋风催叶落的秋天。一天他到神垕风阳山上去找釉料,中午他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时,刚好一只硕大的微微发黄的树叶落在了头上,他拿起树叶仔细观看,树叶的形状像一个手掌,叶片有几个叶尖。它的经脉有的长、有的短,纵横交错。反面摸上去毛茸茸的,上面布满一个个十分微小的绒毛,十分美丽,放在鼻子上闻了闻,经过春的孕育,夏的洗礼,叶子仍然透出一股清香。多么伟大的叶子呀!春、夏、早秋时,你把绿叶献给了大地,秋天了,你又落入地下“化作春泥更护花”。想到这,他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何不以叶子的美丽形状创作出一件作品呢?想到这里,他顾不上休息,在高低不平的山间寻找起不同的树叶来,有大的,小的,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提的包里塞满了树叶子。回到家里,他拿出笔,找出十多片叶子认真地画起草稿来,一遍、十遍、二十遍、十天、三十天,一直到他认为完美时才停笔。后来他专门制作了模具,因其叶子与事业的“业”是谐音,它起名叫《一业事成》。烧出来后,形状如树叶般逼真。模具自然化、生活化,加上不同的釉色更加美丽,红得像秋天的红叶,绿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蓝的像宝石,黄的像地毯,色彩交替的五彩斑斓的蝴蝶,美得朴实、美得自然。
    他设计的这个造型,除了艺术、欣赏价值外,还有实用价值,可以当挂盘,也可以当果盘。一只硕大的绿色钧瓷树叶里,放上12颗晶莹欲滴的红樱桃,令人眼馋、心动。这个作品一经问世便供不应求,深受各阶层的人士好评,并纷纷收藏。
    苗晓雨现在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谈到今后钧瓷的发展,苗晓雨认为,经过这么多年苦辣酸甜的发展,他也看到了钧瓷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创新,造型要创新,釉色要创新,因为钧瓷有别于其它瓷的特点是窑变,而归根结底是窑变釉色的奇妙。无论现代技术如何发展,造型和釉的是第一位的,特别是钧瓷的灵魂釉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钧瓷的美丽,从而幻化出既古朴又多变,既温润又似玉的艺术效果,因此,在继承釉色的基础上,烧出自己独特的釉色,是他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