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廉颇被赵王免职后,跑到魏国,后来赵国受困于秦国,赵王想再次起用廉颇,便派使者唐玖去查探他的身体情况。奸臣郭开听闻此消息,便贿赂唐玖,不想让廉颇再被重用。虽然廉颇在唐玖面前奋力表现,“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希望表明自己尚未年老,以期被重用。但其实廉颇的种种表现无济于事,徒劳无功。唐玖回来后报告赵王:“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也就是说,廉颇虽然吃得多,但并没有被身体吸收,又都排出去了。赵王听后,便认为廉颇已年老,遂不用,后亡国。
    那么,赵王为何将“尚能饭否”作为廉颇的“考察指标”呢?在中医学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是否能饭,反映了脾胃之气的强弱。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弱与否至关重要。
    脾胃位于人体中焦,居五行之中土,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一脏一腑相互配合,共通完成饮食消化、精微吸收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正如《素问·五脏别论》云:“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需要水谷精微滋养。历代医家均对胃气重要性有所论述。《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医门法律》认为“胃气强,则五脏俱胜;胃气弱,则五脏俱衰”;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尚可以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且皮肉筋脉骨五体皆需脾胃之气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滋润营养。
    可见,若廉颇不能食饭,代表其脾胃运化功能变差,气血生化无源,正气匮乏,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不得荣养,则体力大大下降,将无法带兵打仗征战沙场,故难以被重用。正所谓“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另外,中医学认为“脾藏意”,这里的“意”有两层含义,都与心理、情绪有关:一为记忆,即记而不忘。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强,气血生化有源,髓海充足,记忆力强。二为思维,即心接受外界变化的刺激所产生的思维、思考、推断等能力除了受心神之影响,亦需要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荣养。可见若廉颇不能食饭,脾胃功能虚弱,生化无源,无以荣养精神,必然谋略不足,难以运筹帷幄。
    所以,人年老之后,若饭量下降,则表明脾胃功能虚弱,将会对机体、精神两方面产生影响,故难再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