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庄的“美丽逆袭”

    日前,走进鸠山镇张家庄村农副产品加工车间,一派忙碌的景象映入眼帘:纯天然蜂蜜、五谷杂粮等农产品被农户们熟练地打包、装箱,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以前,家里条件不好。自打村里办了这个车间,我就过来打工了,一个月2000元收入,顾家挣钱两不误,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该村脱贫户侯香香边说边灌装蜂蜜。
    地处深山的张家庄村曾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有5个村民小组,耕地450亩,荒山3500亩。“由于交通不便,出行困难,经济发展落后。”贫穷落后的面貌,让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记忆犹新。
    要想富,必须先修路。“2015年,我们争取了1000多万元资金,修通了村内主干道、7.2公里的大鸿寨景区和天垌红叶谷旅游环线、6.7公里的群众排前路,彻底解决了俺村交通闭塞和群众出行难题。”说到这里,张春生如数家珍。与此同时,张家庄村还将安全饮水、电力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宽带建设等15项基础设施提上日程,用短短两年时间全部完成。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传统的“吃”是盲目的、掠夺性的,往往是越“吃”越穷。“靠山吃山”如何才能“吃”得长久?张家庄村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每年四五月间,白色的槐花开满山头,芳香四溢。为了把山间的美味送到市民餐桌上,从2016年开始,张家庄村开始打造“槐花文化旅游节”。通过槐花采摘、摄影家和作家采风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张家庄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在此基础上该村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经济,每年营业销售额达到300万元。
    脱贫户边自召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当时,他每天采摘40公斤槐花,卖给村里,每公斤6元,每天收入240元,10多天他收入了2000多元。而在槐花节期间,靠着“槐花经济”增收的贫困户,在张家庄村有20多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们村还建了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冷库,对槐花进行包装、储存,用的工人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和村民。
    同时,张家庄村还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发展传统养蜂产业,年产蜂蜜9000公斤以上,产值达55万元,流转土地628亩种植雪桃、柿树、李树等特色树种19000多棵;同时,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设张家庄村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和矿泉水厂,注册成立“张家庄”品牌,通过村集体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如今,张家庄村早已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国家AAA级红河谷景区,每年吸纳游客10万人次以上,综合旅游收入突破500万元。“10年来,张家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增长到14022元,年均增长16.7%,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8万元。”张春生自豪地说。
    产业落地生根、村庄华丽嬗变、农民喜笑颜开……张家庄村的“美丽逆袭”是全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后,该村党员干部将继续带领全村群众以实际行动续写“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