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成效显: 产业兴旺满天星

    “快来呀,这大棚里还有彩虹西瓜,红黄相间的瓜瓤,好看更好吃!”10月19日,在方岗镇西薛庄村的中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田园综合体种植基地,前来就餐的客人不但品尝了美味佳肴,还体验了一把采摘乐。
    据悉,西薛庄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创业成功的新乡贤回乡创业,朱占锋回乡后投资建设了这个中峰乐园,流转土地200多亩,分区打造瓜果蔬菜采摘园、萌宠乐园、无动力乐园、花田酒店等,在今年10月正式营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这也是该市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争创“产业兴旺星”的典型一例。我市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集体经济项目,让“五星”创建如满天繁星亮晶晶。
观念一转方向明
    在颍川街道寨子社区,仅仅依靠社区商业门面房出租,每年都有300多万元的收入。看到“五星”支部的五项内容,许多人自豪地说:“咱社区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几百万元,大大超过了20万元的标准,这‘产业兴旺星’我们拿定了!”
    可是,寨子社区党委书记洪志敏仔细对照“产业兴旺星”的标准要素,特别是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以后,却倍感压力:“社区集体不但要有经营性主导产业,还必须达到主导产业总产值占社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特别是主导产业带动从业农户数量达到常住户数的40%以上,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收入要达到家庭经营收入的70%以上……”22条要素一条不能少!
    我市通过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特别是“产业兴旺星”推进专班深入到各个重点村(社区)现场指导,让广大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为“五星”支部创建指明了方向。
    寨子社区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75万元打造“寨子美食街”。通过盘活居民商业房151间,引进商户108家,可安置居民就业360人,增加居民收入80万元,集体收入增加240万元。“要让每户居民都有股份,每人每年都有3万余元的收入!”洪志敏信心满满地说。
    花石镇冯家门村注册成立“禹州市艾嘉艾制品有限公司”,利用200亩闲置坡地,带动全村150余户发展艾草种植,并建成艾制品加工厂,生产艾绒条、足浴包、艾枕、电辅热艾灸垫、电辅热方坐垫、艾灸宝等20余种艾制品,让1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小小艾草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叶”。
一村一品有特色
    村(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决不能脑子一热跟风走,必须紧密结合本村实际,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突出“一村一品”特色,让集体经济项目紧接地气、富有活力,真正成为基层组织的输血站、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文殊镇樊岗村立足“两岭夹一沟”的独特地势,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上级扶持资金120万元,并吸收48名村民以现金或土地入股500多万元,流转土地600多亩种植了金银花、花椒、苹果、桃树、李子等20多种经济林木。同时把老村连片窑洞改造成民宿,在山岗上建起摩托车越野赛道,每周的越野比赛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在我市,褚河街道吴湾社区的经济合作社“百果园”、花石镇河东张村的“海棠花”经济、苌庄镇柏村的耐火材料经济合作社、小吕镇柴庄村的沃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百亩西瓜园、范坡镇山王村的烟叶种植合作社、文殊镇陈南村的核桃种植合作社、无梁镇曹楼村的水产养殖合作社等等,哪一个都是产业兴旺。“每年年底合作社为全村每人送上一条鱼,为全体村民送上‘年年有鱼’的祝福!”曹楼村党支部书记曹长法告诉记者。

群众参与有收益
    发展集体经济,必须以群众主动参与、家家都有收益为目的,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五星”支部创建的成果,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这样的“五星”支部群众才拥护。
    磨街乡刘门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和4家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流转全村4000余亩山地大力发展柿子产业,形成了集柿子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专业村。“今年柿子结果稠、收成好,天天来采摘的都排成队,市区那个老客户一周来了三次,每次都把车塞得满当当的!”柿农侯应霞高兴得合不拢嘴。
    郭连镇寇寨村成立“禹州市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500户村民入社,与合作企业签订900亩全年两季土地托管协议。村民既可以到合作社当工人,还能得到每亩保底800斤小麦的收入,并按3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
     鸠山镇连庄村动员群众入股建起了村集体企业“禹州市民惠豆制品厂”,每天能加工销售5000斤豆腐和2700多斤的豆制品,并带动群众流转土地扩大大豆种植,利用豆渣培育养牛大户,实现了从大豆种植到加工、废物利用的生态循环效应。
     “创建‘五星’支部,产业兴旺是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挥村级领头雁的聪明才智,紧盯市场和自身优势,对标创建标准要素,带领群众共同奔富路,让‘一村一品’精彩纷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许进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