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一些高校将学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探索科技小院学生培养模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禹州小麦科技小院是河南第一家科技小院,该小院把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田间技术,用科技服务农户种田能力,让农户成为农业科技人才,有力地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
    日前,在顺店镇康城村的麦田里,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生田培雨和胡雪玲正在采集土样;随后,他们将把采集的土样进行浸提,通过氨挥发氮淋溶试验,指导帮助当地农户结合土质选择肥料和用量进行追肥。村民李文涛不禁对这些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因为李文涛家原本有3.6亩地,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自2012年科技小院入驻康城村后,小院师生通过召开观摩会,向村民传授测土配方施肥、一喷三防等技术,让李文涛掌握了很多科技种植技术。
    “科技小院入驻康城村以后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带动我们村民理念的转变,实实在在的科技帮助,特别是土地流转方面,我们村是土地流转最早的一个,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通过他们的引导我流转土地200多亩地,实现了个人增收和解放了我们一个村的劳动力的问题。”顺店镇康城村村民李文涛笑着说。
    流转土地的第一年,李文涛采用了科技小院的施肥技术,小麦亩产就达到了1237斤,远超之前的亩产800斤。施肥量却从120斤降到100斤以内。后来,结合当地气候情况,科技小院师生又建议李文涛改变传统的小麦、玉米轮作方式,引入耐旱作物——谷子。
    李文涛介绍:“我们村南边灌溉条件好北边比较干旱,会计小,科技小院引导我多种经营,我当时种植了桃子还有小米都实现了增收,科技小院给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
    这里的科技小院是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河南禹州小麦科技小院,2012年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而建立。小院以农业专家和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科研,帮助农民解决农田种植问题。
    顺店镇康城村村民柴晓红介绍,“科技小院来到我们这里之后,有爱心有热心,种植的小麦有时候有什么问题就去找他们解决,有时候人家饭都不吃,就赶紧去。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们的小麦出现了一片一片的黄让我赶紧去找科技小院的人,后经查看,发现是根腐病,及时辅导我们治疗。”
    翻看科技小院1500多篇工作日志,“取样、称重、配制试剂、处理氨挥发装置内的海绵片”等字样高频出现。过去10年,禹州小麦科技小院的师生先后做了“氮肥用量与杂草生长变化试验”“甜糯玉米专用肥试验”“冠层光氮匹配试验”“玉米干旱胁迫试验”“强筋小麦抗倒伏试验”等数十个试验,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生产。
    “我是2019年来到科技小院的,当时我是跟着师兄师姐们在这边做一些科学实验以及一些社会服务。当时看着师兄师姐们为当地的这个农业生产尽心尽力,我觉得作为一个禹州人,我也想为我的家乡出一份力,所以我也选择留在了禹州科技小院。明年我就要毕业了,我的毕业论文是施氮量对中筋麦和强筋麦产量品质以及抗倒伏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作出一点贡献。”科技小院现任负责人、河南农业大学2020级硕士生田培雨说道。
    科技小院不仅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农事提醒短信,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为村民提供实用的农业技术。每年开展数十次农技培训,主题包括小麦春季管理、夏玉米高产栽培等,打通了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米”。截至目前,河南禹州小麦科技小院开展农技培训420多场、培训村民5万余人次,田间出诊800多次,帮农户解决实际问题3000多个,技术指导覆盖面积超500万亩。
    “小院的生活环境虽然没有学校里那么舒适,但是我认为我们当代的青年应该有这种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袁隆平先生曾经说过书本知识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长不出水稻,我们要到田里去,我们要到生产一线去搞实验。所以,我觉得在生产一线做这个科研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真正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能够真正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田培雨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