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文化不朽 在尘泥中钧瓷升华

——任凯歌用历代“古”窑炉烧制钧瓷记略

    博物馆是什么,它是汇集、保藏、陈列、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
    世界上的博物馆有千千万万,如农耕博物馆、昆虫博物馆、航空博物馆、园林博物馆等等品类众多、五花八门。这些众多博物馆里所展示的物品只是标本,是模型,是历史遗留,只供人们参观学习,大多都没有了实用功能。但在禹州市却有这样一座钧瓷窑炉博物馆。它这里的从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及现代的10余座窑炉,不仅仅是标本,也不只是展示的模型,而是具有实用功能,具有生命活力和精神的。都能按照特有的烧制工艺进行钧瓷的烧制。
    曲径通幽地走进建在星航钧窑大院内的钧瓷窑炉博物馆内,一个个涂上泥土表层的形状各异的窑炉,不规则但很有序地坐落在高大的树木丛中。时至冬初,失去青翠绿色已变成黄橙橙的树叶恣意婆娑地坠落着,忘情地覆盖在“雍容华贵”的唐代窑炉、“爽爽有神”的宋代窑炉、“静中有动”的元代窑炉、“小家碧玉”的清代窑炉等十余座窑炉上。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匠人们挥汗如雨的烧窑镜头,也仿佛看到了古时钧瓷在这里流光溢彩的芳华。
    跟父一起建窑炉博物馆
    任凯歌是禹州市星航钧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大学毕业后,就步入到钧瓷的行业,一直在父亲的身边学习、工作,1999年,他们自家成立了星航钧窑,凯歌就和父亲一起为打造“星航钧瓷”的知名品牌而焚膏继晷、宵衣旰食地努力拼搏着。
    凯歌的父亲任星航是钧瓷界了不起的人物,是钧瓷界为数不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双料”人物,名震九州。其烧制的星航牌钧瓷也以质量上乘而被专家和社会认可,收藏界人士更是因能收藏一件任星航的代表性作品而欣喜。在星航钧窑如此欣欣向荣发展的大好形式下,星航有一个让专家和家人们都感到吃惊的想法,他要建一个钧瓷窑炉博物馆,恢复钧瓷从烧制时期的唐朝到以后的宋、元、明、清、民国、现代的所有烧制钧瓷的窑炉。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热工系专攻窑炉的陶瓷热工工程师,任星航在技术上是难不倒他的,但要恢复历史上的窑炉,要求与原窑炉的大小尺寸、结构原理,火焰流布、性能效果完全相同。专家们担心,因为距现在太久了。家人们更是反对,原因是现在厂里事业正旺,应该更加努力地创新发展,扩大生产,烧制出更出彩的上乘作品。
    任星航从小就有一股子“犟”劲,自己认准的事一定要干好。他对家人说:窑炉是钧瓷之母,窑炉建不好,怎么能烧出富有传统韵味,体现窑变之美的钧瓷呢?另外,建窑炉博物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的发展历程,感悟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父亲的这一想法,作为儿子的任凯歌非常理解,也很支持,于是就和父亲一起担负起建钧瓷窑炉博物馆的重任。在一次家庭的会议上,任凯歌发言时说,现在所有厂家确实是在为钧瓷的生产、销售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打自己的钧瓷品牌,实现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父亲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建造古窑炉,似乎不合时宜。但细细想来,钧瓷艺术永无止境,在真正的艺术面前,无论你下多大功夫,却能得到容纳。只要把孕育钧瓷之母的窑炉研究透了,还求质量上没有突破?还能没有自己的品牌?还能烧不出珍品吗?
    家人们见凯歌也支持他的父亲,也都表示了同意。随后,凯歌跟随父母亲外出到郏县野竹沟唐代钧窑遗址、禹州各处钧窑遗址参观,并和父亲一起设计图纸,并又一一打印好,经过论证,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在建造窑炉的日子里,凯歌清场地、搬砖提灰、安装设备,他都和父亲一起一同劳作,一身汗,一身泥,从不偷懒,从不叫苦。在2005年一年时间里,先后设计建造了唐代钧瓷窑炉、宋代双乳状窑炉、元代马蹄窑炉、清代的鸡窝窑炉等。
    窑炉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钧瓷史上的一个空白,其功德无量,比起文字记载,遗存更直观、真实,当时我在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发现了这一事件,立即前去采访,随后写了《世界惟一,钧瓷窑炉博物馆在禹州诞生》,新华通讯社播发了通稿,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转发。
千年等一回,重现“宋钧”神韵
    钧瓷窑炉博物馆中,最亮眼的钧窑属宋代的双乳状窑炉,因为宋代柴烧钧瓷具有釉质莹润、含蓄、呈乳滴状,有着婉丽多姿,似玉非玉胜似玉的特点,代表着钧瓷的最高水平,所以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的建设,他们父子俩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此炉完全按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结构原理设计,外部形态古朴典雅宛如一端坐的人像,泥素外表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窑炉建成了后,人们都在盼望着亲眼目睹宋代钧瓷的真容,和它那令人难以抗拒的艺术芬芳。再现宋代钧瓷的神韵,是任凯歌和父亲的追求。为确保万无一失,任凯歌和父亲进行了钧瓷烧制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制订了较为合理的烧成工艺,在对各个环节进行反复验证之后,首次点火进行釉烧。
    那天清晨,天气气温骤降,下着小雪,滴水成冰。任凯歌和父亲共同点燃了仿宋代柴烧钧瓷窑炉的炉火。炉火烧起来了,由一星一点的星星之火,蔓延到整个炉膛起燎原之势,火焰也由柔而烈,由弱而强,长长的、红红的,火苗翻滚着、升腾着……
    任凯歌和父亲都一刻不停的守在窑炉旁。从点火到添柴,他都亲自动手。在整个烧制过程中,他没有离开过窑炉半步,饭都是妻子晓丽端来的。从早晨的阳光到傍晚的夕阳,到夜色黑暗,又到夜半玉露生凉。近20个小时的烧制,最终在又一个黎明到来之后,柴烧钧瓷出窑了,成功了。入窑60件作品。有钧瓷神韵特征的30余件,其中9件作品品相俱佳,釉色莹润、艳而不妖、丽而不俗,窑变景观自然绝妙,堪称精品。著名的古陶瓷专家赵青云说:真是前年等一回,令人激动,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最具宋钧神韵的钧瓷,完全可以和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佳世宋钧媲美。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徐国桢来星航钧窑见到这一窑作品之后,感叹到:“从进陶瓷届40余年,自钧瓷恢复至今,第一次见到最具宋钧神韵的佳品,其釉面的色彩与质地,其窑变艺术效果可与传世品媲美。”并即兴赋诗“黄河后浪推前浪,瓷苑钧窑花更香。莫道柴烧窑变难,星航凯歌发春光。”
    根据这次用宋代双乳状窑炉柴烧钧瓷的成功,任凯歌写了一篇论文,后收录到《钧瓷窑炉博物馆》一书中,他总结道:“钧瓷料不同,影响到窑变效果的气氛的不同,因而导致产品风格韵味也不同。用宋代的‘老’炉,加柴燃烧时形成的火苗长,火势柔和,利于钧瓷釉液的窑变效果的呈现。故柴烧钧瓷乳光内蕴、清丽淡雅,窑变自然,如花中兰荷,幽香四溢,余味悠长。”
    在历史的窑炉空间里荡纤
    星航钧窑的钧瓷可以用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流云霞蔚,相应交辉,玲玲剔透,温润细腻,艳丽绝伦等词来描述。其形态万状,美不胜收且器型变换,无一类者。其色更是洁白者犹如玉脂,赤红者堪折牡丹,青蓝者似万里苍穹。为了树好品牌,任氏家族的工匠们,特别是第十代传人任凯歌怀着无上的对古代钧瓷工匠们发明的敬畏,去采撷自然或生活中赋予的灵感,同时也得益于这无声诉说,却“有声有画有灵性有精气”的活着的“古”窑炉烧出的绝世珍品。
    从窑炉博物馆建成后,它除了作为模型、标本让人们参观之外,仍然被用来烧制不同“年代”的钧瓷。特别是近几年,凯歌的父亲任星航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全国各地及世界陶瓷界的学员,天天忙于非遗文化传习馆的工作。而传承研制,生产钧瓷的重担都由任凯歌承担。凯歌也没辜负父母亲的重托,把钧瓷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利用这些不同年代的“老”窑炉,烧出了不少的精品和珍品。他用唐代钧瓷窑炉烧出的黑釉、白、蓝、黄、红等斑的唐钧丰润、圆满、浑实、庄重,表现出了自然之美,无造作矫饰、厚润中张扬着恢弘和庄严。2020年时,任凯歌想烧制一件担当起百年盛世荣光,展现前年钧瓷窑变风姿,铭记大国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有特点,有新意的作品。他精心设计,认真拉坯、配釉,首次采用《凤凰涅槃》的釉方并在宋代双火膛窑炉中烧制。他共制作了3件,同时放入窑中,经过火的淬炼,开窑时,有一件特别完美,它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釉色也千变万化,层次感强,是钧瓷中的珍品。任凯歌给这个盘起名叫《同心圆梦》。此盘一经问世,即在同年获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钧瓷创新与设计大奖金奖。又在2021年的9月,在我国和塔吉克斯坦建交30周年时,作为国礼赠送给塔吉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受到外交人员的赞美。
    任凯歌有一个实施了很多年的计划,在正常的完成钧瓷的研制、生产之外,他每一个月都要用博物馆里不同古窑,烧制出一批作品,来和现代钧瓷对比,所以,他的展厅里有一部分折射着美轮美奂具有神光气魄的绝美珍品钧瓷都出自这些古代的窑炉。元代的马蹄窑炉,看似粗矿雄浑,犹如驰骋草原的汗血宝马,但凯歌在此窑中烧出的钧瓷作品却是明亮光洁、细腻柔和,给人以插花舞之感。清代的窑炉,又名鸡窝窑,小巧玲珑,小家碧玉,虽然每窑一件,任凯歌也很乐用此炉,自拉风箱,自添燃料,自烧自品,仍烧出不少炉、罐、碗等珍品,收藏于传习馆的展厅里。
    用这些“古老”的窑炉,任凯歌在历史的窑炉空间里荡秋千,成绩颇丰。《金钟瓶》获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虎头钵》获得2014年名师出高徒传承人技艺大赛金奖。《螭虎尊》《螭虎罐》分别在2014年、2015年分获中国工艺“百花奖”金奖和第四届大地奖“金奖”。
    虽说是“古窑”,但走近它时,又分明把人们的视野拉回到了现实当中,任凯歌这位现代的年轻钧瓷工匠,利用这千年历史体温的钧瓷母体,携带着古代遗风和现代文明的呼唤,以炉鉴今,春风化雨。

    昨天的钧瓷,今天的钧瓷,全包揽在这些“古”窖炉炉的母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