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刘永康

禹州市苌庄镇柏村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刘永康出生于市西北部半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家中他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家中仅靠几亩薄田艰难度日,从小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为了供应两个妹妹上学,减轻家里负担,他初中没上完就进入社会,脏活、累活什么都干过。1998年,刘永康的父亲在干农活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重度脑梗塞,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不起,衣食起居时刻都离不开家人照顾。为了照顾父亲,供应两个妹妹上学,他白天到工地搬砖、和泥、打零工,晚上帮助父亲翻身、擦洗、四肢按摩,每当老人排便不畅时,他从不嫌脏,总是亲手清理,及时换洗衣物、被褥,不管多苦多难从无怨言,始终用自己的辛苦换取老人更多的舒心、快乐。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孩子也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社会。良好的“家风”感染了左邻右舍,也带动了良好“村风”的形成,乡亲们无不以刘永康为榜样。2011年,他成为村委班子成员后,十几年如一日,把柏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内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空巢老人”问题引发了刘永康的关注。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他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走访,对五保户、贫困户建立了健康档案。天冷了,怕老人们冻着,刘永康会提前备好新棉被、电热毯、暖手宝等;到了夏天,怕老人们闷热、被蚊虫叮咬,他又自费购买风扇、蚊帐之类,亲手把生活用品发到每位老人的手中。为减轻全村老年人经济负担,十多年来自费为全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用水,逢年过节给五保户、独居老人送钱送物,解决群众生活之忧,每到农忙季节,他组织志愿服务队给留守老人收种庄稼。为了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他积极在村里给老年人提供休闲、学习、交友的场所,成立戏曲队、腰鼓队、器乐队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用实际行动演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