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园“群龙”共舞 舞出健康幸福晚年
老人们舞动龙杆
吴甲寅老人放起“龙筝”
4月4日,夏禹公园上空一条红色“龙筝”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这是由我市风筝协会的八十三岁的吴甲寅老人制作完成的。风筝全长五十多米,共一百多节,从选材到制作耗时一个多月完成。
“龙筝”是风筝里最难放的一种,由龙头和龙身组成。龙身是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风筝用绳子连接而成的,放的时候稍有不慎,龙身就会搅在一起,使得风筝掉下来。一般放龙筝一个人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先将龙筝平铺开来,放的人拿着线,其余的人拿龙身尾部、扶着龙身,并且举过头顶。
找好风向后,吴甲寅老人大喊一声:“放!”大家一起松手,借着风力风筝缓缓升空,老人顺着龙筝上升的速度一片一片往外放龙身,不一会天空中就升起了一条“摇头摆尾”的龙筝。
“这还不是吴老制作的最长的风筝哩,之前做的那个长一百多米,所有的材料都是他精心准备的,上面的图像也是自己画的。” 市风筝协会、健身舞龙协会会长尹丙寅介绍,目前我市风筝协会、健身舞龙协会多为老年人,最大的93岁、最小的62岁,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身体素质,节假日、周末都会组织会员参加健身活动。
“退休之后,在家闲着没事,就喜欢做点手工。后来加入到咱风筝协会,我就喜欢制作各种风筝,没事跟着出来跑跑、放放风筝也能锻炼身体。” 吴甲寅老人笑着说。
随着风起,千姿百态、造型各异、色彩斑澜的各式风筝在老人们的操作下,在空中摇曳、盘旋、俯冲,让人别开生面、目不暇接。老人们稳健的步伐,铿锵有力的拽曳,丝毫看不出这是一群“70”、“80”后。
“今年2月份在许昌襄城县举办的风筝大赛上,我们可是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呢。” 尹丙寅提起这次风筝比赛满满的自豪感。
尹丙寅老人今年也八十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身材挺拔,丝毫看不出已是耄耋之年。年轻时在部队里当了二十多年的兵,后转业回到地方。退休之后,带领这支老年队伍参加各种活动、比赛,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风停了,老人们慢慢地收起风筝,等待下一次风起。
随着集合令吹响,老人们又拿起了舞龙杆,红的、绿的、黄的五颜六色的舞龙杆在大爷、大妈手中整齐有序地飞舞着,伴随着“叮铃铃”声响悦耳动人。
“这舞龙杆看着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你必须用力把胳膊甩出去才能把这画布舒展开,不然你一甩布就都贴你头上、身上了。”李奶奶一边舞动一边介绍,丝毫没有气喘吁吁的感觉。
“人老了就是得有点兴趣爱好,每次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活动活动筋骨,也有益身心健康嘛。”尹丙寅老人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