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咏灵椿
——诗词中的椿及其药用价值
瑞溪庭,满闺秋色好,帘幕低垂。一床簪笏人间盛,沉檀影里,笙歌沸处,齐捧瑶卮。
习礼复明诗,胡氏清畏人知。寿堂已庆灵椿老,年年岁岁,重添嫩叶,频长繁枝。
这首《庆灵椿》是宋代无名氏的作品,赞胡夫人习礼明诗,祝愿她寿如灵椿。椿即楝科香椿属植物香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
椿龄无尽祝长年
《庄子·逍遥游》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与不知晦朔的朝菌形成鲜明对比,后世遂将椿作为长寿的象征,用之形容福寿绵延,如椿寿、椿龄等。在古代诗词中,也常用椿祝福长寿,如宋代李清照《长寿乐》:“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李之仪《万年欢》:“开华宴,交酌琼酥,共祝鹤算椿龄。”宋代方味道作《水龙吟》词为赵丞相祝寿,词尾有“长是伴,庄椿岁”句,词牌《水龙吟》又名《庄椿岁》。
椿树气味芳香,古代又写作“櫄”,《山海经》中有“成候之山,其上多櫄木”的记载。椿树挺拔高大,常植于庭中,以象征福寿。《论语》载,孔子的儿子孔鲤曾趋庭而过,被孔子问诗问礼,后世将“椿庭”合称,用以指代父亲,用“椿萱并茂”形容父母健康长寿。古代诗词也多这方面描写,如唐代牟融《送徐浩》:“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明代曹义《椿萱堂为宁波傅光熹赋》:“堂北幽萱晚自芳,庭前椿树更苍苍。”在古代诗词中,椿常和松、柏、桂、兰等相提并论,寓以福寿绵长之意。如宋代项安世《四伯父生日·其二》:“请诵古人诗一句,五枝芳桂一枝椿。”元代刘敏中《鹧鸪天》:“萱草堂前锦棣花,灵椿树下玉兰芽。”
香椿木质地坚韧,纹理通直,花纹美观,略有香气,是制作家具的良材。古人用椿木制成菜盒存放食物,能够起到保鲜防臭的作用。椿木床结实耐用,能防水防潮、驱虫养神,民间有“枣木凳,椿木床”的说法。《左传》载:“孟庄子斩其橁以为公琴。”其中的橁便是椿,《本草纲目》载:“香者名椿,集韵作櫄,夏书作杶,左传作橁。”
椿和樗都有羽状复叶,且叶片大小形状相似,因气味差异,一个被称为香椿,一个被称为臭椿,在诗词中二者也常并举。如宋代余谦一《温陵吴氏瓠斋·其二》:“大樗大椿等类,率是内篇寓言。”但香椿嫩芽美味,臭椿则不可食用,它们也并非同科属植物,香椿是楝科植物,臭椿是苦木科植物,故应分辨清楚。香椿是偶数羽状复叶;臭椿则是奇数羽状复叶。香椿的果实是圆圆的蒴果,表面光滑,如铃铛一般,故又名香椿铃、香铃子;臭椿的果实是翅果,形如凤眼,故又名凤眼草、凤眼子。老的香椿树皮粗糙,呈条块状剥落;臭椿的树皮表面则比较光滑。
春食香椿正当时
“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金末元好问《游天坛杂诗十三首·其四》)香椿是香椿树的嫩芽,味道鲜美、气味芳香,是春季常见的时令菜。香椿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疮疡、肺热咳喘等疾病的治疗。香椿芳香,可悦脾开胃、增进食欲。
“老干滋嫩科,掇之在木末。信知春八千,香气久时逢。”(清代王又曾《即席同咏时物八首·其二·香椿》)香椿能清热解毒,与大蒜适量捣烂外敷,可治疗疮痈肿毒。香椿含有楝素,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香椿可治疗白秃,《肘后方》载,椿、楸、桃叶心取汁敷之,可治疗小儿头生白秃,发不生出。
“新故相乘共喜新,自因生意在青春。可怜一样庭前树,嫩是香椿老臭椿。”(清代赵翼《食香椿有感》)香椿属“发物”,多食动风,令人气昏,气虚汗多者忌用,《本草纲目》引孟诜语:“椿芽多食动风,熏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香椿越老,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越高,故应在最鲜嫩的时候食用。
椿树一身皆入药
椿白皮
“大椿岁有八千余,一望清香别臭樗。中满必须防热面,神昏切勿犯油猪。渴遗堪止脾无泄,崩带能收痢亦除。折取嫩芽同瀹茗,风消更使毒还祛。”(清代赵瑾叔《本草诗·椿梗皮》)椿白皮又名香椿皮、椿皮、春颠皮,为椿树的树皮或根皮。椿白皮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杀虫的功效,用于泄泻、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蛔虫病、丝虫病、疮癣的治疗。
椿叶
“大安宫里漆园椿,子干孙枝叶叶新。今日四株高下碧,相承一样八千春。”(宋代杨万里《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其六》)椿叶又名椿木叶、春尖叶,为4~6月采收的椿树叶,多鲜用。椿叶味辛、苦,具有祛暑化湿、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暑湿伤中、呕吐、泄泻、痢疾、痈疽肿毒、疥疮、白秃的治疗。
椿树花
“峨峨楚南树,杳杳含风韵。何用八千秋,腾凌诧朝菌。”(宋代晏殊《椿》)椿树花又名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久咳、痔疮的治疗。椿树花配伍鹿衔草水煎服,可治疗久年虚痨咳嗽;配伍香椿子水煎服,可治疗风湿疼痛。
香椿子
“漆园椿树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巧画斑衣相向舞,双亲从此寿无涯。”(明代唐寅《椿萱图》)香椿子又名椿树子,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疝气痛、痢疾的治疗。香椿子配伍鹿衔草水煎服,可治疗外感身痛;配伍龙骨研末冲服,可治疗胸痛;配伍白菊花、生牡蛎水煎服,可治疗虚火头痛。
春尖油
“霞光焕藿靡,虹景照参差。椿寿自有极,槿花何用疑。”(魏晋庾阐《采药诗》)春尖油又名椿树油,为椿树干流出的液汁。春尖油味辛、苦,性温,具有润燥解毒、通窍的功效,用于齁病、手足皲裂、疔疮的治疗。春尖油加温溶化后外敷,可治疗手足皲裂;春尖油和大蒜捣烂外敷,可治疗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