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草皇后”蒲公英


    春意渐深,我带着孙女菲儿到郊外踏青。我们常去的那片小山坡上已是浅草初萌,野花缤纷。我蓦地看见草丛中闪现出几朵黄灿灿的花儿,像小菊花,又如缩小版的向日葵,在和煦的春风里摇曳。菲儿扎煞着小手跑过去,兴奋地嚷道:“爷爷,这是会飞的蒲公英!”她咿咿呀呀地唱了一首童谣:“一棵蒲公英,一群小伞兵。风儿吹,飘呀飘,一落落在青草坪……”
    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根粗壮发达,根须在地下纵横交错,经冬不死,逢春即发,生命力非常旺盛。
    蒲公英在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滋润下,很早就开出一朵朵黄艳艳的花,在灰蒙蒙的早春原野上极为亮眼。蒲公英不择水土,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到处都有其婆娑的身影。蒲公英的花凋谢之后,长出一团团透明的球状果实,密布白色的冠毛,被风轻轻一吹,随即散开来,无数的种子就像乘着小小的降落伞飘向四面八方,落到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安家落户,并很快蔓延成一片。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北宋文人薛田诗云:“地丁叶嫩和岚采,天蓼芽新入粉煎。”蒲公英嫩时可作野菜食用,故明代《救荒本草》中也将它收录了进来。小时候,我常跟随母亲到田野里采来鲜嫩的蒲公英,洗净后蘸农家土酱吃,口感清鲜、爽脆,还有点儿淡淡的苦味,苦过之后又有丝丝缕缕的甜味从舌底漫上来,更令人回味。蒲公英也可晒干作茶,乡人称之为婆婆丁茶。婆婆丁茶泡出的茶色呈橘红色,有股浓郁的苦香,常喝能败火生津,适合肝火旺盛、易口舌生疮的人喝。
    乡人把蒲公英称作“药草皇后”,它的功用还很多。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下地割草时被蛇虫叮咬,或被恶刺扎破手脚,肿痛不消,苦不堪言,常常摘来蒲公英的叶茎,折断后挤出乳白色的汁液,滴到患处,用不了几回,肿痛渐消,恢复如常。蒲公英还能除瘊子,手上、脖颈等处生了瘊子,用蒲公英的花柄挤出的汁液反复涂抹,再用生姜片擦拭,每天两三次,一周左右时间瘊子就消失了,皮肤变得更加平滑光洁。
    蒲公英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还能乌发美发、祛斑美容。早年,乡下女孩子常采挖蒲公英的全草,加上皂角、黑豆、益母草、香附子等熬成汤药,用来洗濯头发。后来我查阅《本草纲目》,发现古人对此早有记载,称蒲公英“乌须发,壮筋骨”。
    有人写诗赞美蒲公英曰:“不慕红花不羡仙,绣绒吐雾舞流鹃。春心化作沾泥絮,蓄绿播芳月复年。”蒲公英虽然只是一株小小的野草,却乘着一只只小小的“降落伞”,把爱播撒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