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钧瓷价格的五字诀

    人们到神垕旅游,返回时总想买些钧瓷礼品,更多的人有了闲钱希望把钧瓷作为艺术品投资收藏。但面对鳞次带比的窑口,数以千计的造型,许多人不知如何出价方能“物美价廉”。那么,钧瓷的价格是否有一些评估标准呢?
    对一件钧瓷艺术品的价格作出判断和评估,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该件作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烧造年代、烧造地点、烧制窑口、器物品相等诸多问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对于当代钧瓷,人们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标准叫做型、釉、工、款、名,俗称评估“五字诀”。
    型:造型规整。首先看造型是否严谨规范,简练大方,端庄典雅。如瓶类线条顺畅、优美;人物、动物形象生动、传神,符合美学规律。其次看文化内涵,是否有文化加持,寄托吉祥、喜庆、美好寓意。
    釉:釉色丰富。具体有二:一是釉色是否丰富独特,五彩渗化,釉色与造型完美结合;二是釉色是否厚重透活,具有似玉非玉胜似玉的质感。
    工:做工考究。相对来说,越是知名窑口,越讲究工艺的规整和精细,每道工序皆严格把关,力求精益求精。可从口部和底足仔细查看工艺的规范程度。
    款:底部款识。一般而言,有落款的优于无落款的,有个人落款的优于窑口落款的,级别高的大师落款的优于级别低的,个人手签款的优于个人签章的。当然,个别情况除外。
    名:师出有名。一件作品,是否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或在国际、国内重要大赛上获过大奖,是作品价值的重要体现。如大宋官窑的“祥瑞瓶”作为亚洲博论坛国礼,被与会各国领导人收藏,孔家钧窑的“伟人尊”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宋元钧瓷坊的“钧瓷十二兽首”被圆明园授权发售等,因其声名远播价格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生产日期、烧制难易、尺寸大小、手工成型等也是价值高低的考量因素。
    现当代钧瓷艺术品自1911年以来,主要分三个时期: 第一是民国时期;第二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3年钧瓷艺术的全面恢复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994年以来,特别是液化气烧造钧瓷技术推广以后,钧瓷艺术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知道,瓷器是易碎品,加之烧造技术、时代背景等因素,越是前期,钧瓷的烧制量越小。因而一般来说,生产时期越早,价格相对就越高。
    此外,钧瓷界有句行话,叫做烧小不烧大,烧圆不烧方,烧立不烧平,是说大件易歪,方器难烧,平面难成。因此,大件、方器和平面器物(如圆桌)价格就相对要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