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犹如“十八盘”
前几天,大哥开车和我一起到巩义办事。在登封下了高速,大哥说:“等会儿过了登封‘十八盘’,离咱去的地方就不远了!”
常在外面跑车的人对“十八盘”都不陌生。“十八盘”是207国道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参驾店到登封与偃师交界处一段长约5千米的盘山公路,最高海拔447米,在太室、少室两山之间随着山势盘旋环绕、迂回起伏,据说共有大大小小十八个弯道,山高、弯多、坡陡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车在“十八盘”间行驶,我向大哥道出心中的疑问:“山势陡峭的路段因开山凿石困难设计成弯道,那些相对平缓的地带明明可以把坡度推平、把弯度抻直呀,那样不是既节约成本又缩短车程吗?”
大哥解释说,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长时间注视远方就会产生视觉差异,容易将近处的物体看成远方的,在紧急情况下不易及时刹车应对;笔直平坦的道路会让人产生麻痹大意,有意无意提高车速诱发事故。因此在相对险峻的山路上多修弯道可以帮助驾驶员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保持大脑清醒,从而不得不减速行驶,最大限度地确保行车安全。
我听了恍然大悟。大哥讲的一番话并不深奥,却和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辩证思想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过于急性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如果不先加以周密的思考而只贪图快,反而会更慢甚至可能失败,如果只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而放松了警惕性,那么你就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做事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
前些年传得沸沸扬扬的西北女孩儿小兰,自幼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初中起就被一路保送,后来到北京念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直至读完博士后,又被推荐出国留学,又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顺利拿了个博士后。尽管小兰取得“双博士后”头衔,然而她从小到大的生活太过顺利,几乎没有遭遇过任何阻碍和挫折,从而丧失了向社会学习的宝贵机遇,导致严重的人格缺陷,毕业以后“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而被美国社会所淘汰,被迫流浪街头,导致精神分裂,最终被遣返回国。
明朝宰相张居正,从小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的答卷令考官拍案叫绝,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他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吾观其文才志向,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促其发奋图强。”这位巡抚的远见卓识的确令人折服。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精神,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关。
虽说现实生活中与小兰和张居正类似的人生际遇并非绝对,但纵观历史,那些名垂千古的风流人物,出自“温室”的少之又少。灿烂的人生需要逆境的磨炼,一帆风顺的人生终究是个童话。有时我们对孩子进行逆境培养,并不是刻意制造“逆境”,而是让他们在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中去接受磨炼,实际上是为他们创造锻炼成长的更多机会和条件。当代“保尔”张海迪曾经说过:“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逆境和挫折相当于跳高运动员的助跑,只有经过助跑的人才能跳到自己的最高极限,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前进之路总有坎坷,逆境磨炼造就人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未来就有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