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复绿 发展升级

——我市统筹建设绿色矿山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青草绿树,满目苍翠,流水喷泉,车辆穿梭……走进成磊建材有限公司厂区,“采矿不见矿”的石灰岩矿区让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公司着力改造露天矿山,拆除了两条落后生产线,投资4亿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吨的全封闭式智能环保型骨料生产线。”公司高级工程师王俊修介绍,在环境改善上,公司先后投入3500多万元,撒播草籽、铺设草坪、种植树木,累计绿化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为矿山穿上“绿装”。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许红涛介绍,近年来,我市实施露天矿山改造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向“绿色化”转变,推动现有矿产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目前,全市石灰岩矿山企业由2018年前的97家整合至目前的36家,建成“绿色矿山”6家。
    王俊修算了一笔账:“以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覆土层为例,我们采用筛分工艺将其中掺杂的20%—30%的碎石块分离出来,加工成骨料,剩余的碎土作为矿山生态修复用土使用;再把骨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约25%低价值石粉深加工,制成精品骨料机制砂出售;约20%的收尘粉则用于水泥熟料或机制砖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用地报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创建、自然资源执法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市自然资源秩序持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保障资源供给 土地利用更节约集约
    我市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了耕地红线,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特别是近两年,我市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我们始终秉持对非法占用耕地持零容忍态度,日常加大耕地保护巡查力度,并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扩大执法监督力度。同时,我们加强与发改、水利、交通、商务、电力等部门的密切沟通、相互配合,按照国家规定对耕地应保尽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红涛表示。
    十年来,我市累计获得上级批准用地3.37万亩,保障了城市和绿色铸造园区等发展用地以及国家、省、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供应土地413宗3.1万亩,促进了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推进废旧矿山修复 生态环境更宜人
    我市依据矿山周边自然地势、边坡坡度和土层厚度,宜柏则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使矿山重披“绿装”。同时,还借助“森林禹州”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以露天矿山、废弃矿山、绿色矿山为主的山区生态林建设,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恢复绿水青山。
    十年来,我市先后投入治理资金5.4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5.2万亩,植树402.11万棵;结合矿山修复完成营造林16.53万亩,栽植各类树木720余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3.24%。
打造绿色矿山 经济发展更高质量
    为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我市制定了全市绿色矿山创建计划,坚持“区内修复、区外补偿”生态修复模式,真正做到“生态治理先于生产、优于生产”“先修复、后生产,不修复、不生产”。目前,全市6家矿山企业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其中两家企业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十年来,我市从政策、环保、生态三个方面倒逼露天矿山企业重组整合、转型发展和改造提升,全市石灰岩矿山采矿权由原来的266个整合至目前的36个。新一轮整合出让完成后,我市资源储量可望由9.1亿吨增加到30.6亿吨。
    “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纪律作风转变,强化资源要素保障,高位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谈及未来工作谋划,许红涛如是说。
    在鸿畅镇藏凤沟村的成磊建材有限公司进入厂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面积宽广的游园,青的草、绿的树、红的花,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而左侧的办公区内则是假山喷泉、亭台楼榭,步转廊回、整洁有序,“善用资源,服务建设”几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通往矿区的水泥路宽敞平坦,还配备的有洒水车和保洁人员,道路两侧的荒山坡地栽满了松柏等四季常青的绿化乔木。眼前的一切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景色优美的山地公园。
    禹州市成磊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现隶属中国建材集团下属企业河南中联同力材料有限公司控股,是一家集石料开采加工、水泥构件、混凝土销售等为一体的建材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露天矿山改造提升的部署要求,拆除了原年产200万吨和300万吨的两条落后生产线,投资4亿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吨全封闭式智能环保型精品骨料生产线,实现了产能和质量的全面提升。2022年在受疫情影响、市场疲软,企业生产困难的情况下仍实现产值约1.2亿元,为国家创造税收1900多万元。与此同时,公司先后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完成矿山台阶撒播草籽12万平方米,铺设草坪5万平方米,种植各类绿化树木6万多棵,累计绿化面积约30万平方米,使原来满目疮痍的矿山穿上“绿装”,昔日脏乱差的矿区也变得整洁有序、绿意盎然。
    在石灰岩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剥离的覆土层约占5%,该公司采用筛分工艺将其中掺杂20%-30%的碎石块分离出来加工成骨料,剩余的碎土则作为台阶式开采过程中的矿山生态修复用土使用。另外,他们把骨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约25%的低价值石粉进行深加工,变成精品骨料机制砂出售;约20%的收尘粉也“变废为宝”,用于水泥熟料或机制砖生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基本上达到了100%。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该公司将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帮助下,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围绕“绿色矿山”标准进行完善提升,争取早日通过“绿色矿山”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