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

    每年夏天,乡间庭院随处都能看到凤仙花娇小柔弱的身影。

    凤仙花为双子叶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指甲花、急性子、凤仙透骨草等。常见的有大红、粉红、紫红、淡黄等颜色,单瓣或重瓣,花色繁多,可从仲夏一直开到秋天。凤仙花的植株只有70厘米左右,但它耐看,一朵朵凤状小花点缀在披针形的绿叶间,小家碧玉般秀美,特别是毛桃般的纺锤形蒴果,小巧玲珑招人喜爱,自古以来一直深受人们青睐。
    我年幼时对凤仙花后面一粒粒的“小毛桃”非常着迷,用手指弹过去,瞬间迸裂,种子四溅,果皮卷缩如拳,实在有趣。
    凤仙花能染指甲,清代葛秀英的《醉花阴》曰:“曲栏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记得一天傍晚,我和隔壁的小伙伴采了几朵凤仙花,笨手笨脚地将捣碎的凤仙花泥包在指甲上,一夜小心翼翼,连翻身都不敢。第二天天亮,迫不及待打开,十个指甲泛着淡淡的红晕,“呀,染上啦!”心里别提有多美了,白天上着课还时不时悄悄瞄上一眼。那是乡下小姑娘童年的“小确幸”,如今想来,那黄昏时分的场景、等待和期盼的心情以及小伙伴们翘起的兰花指,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五月的一天,我偶尔在街边散步,突然发现街边的花圃里有凤仙花的身影,一番攀谈,发现里面的阿姨是个爱花之人,那些花花草草都是她一手侍弄的,凤仙花小苗是今年春天撒的种,见我喜欢,阿姨慷慨地送了好几株给我,我如获至宝,随手就种在单位的花园里。
    凤仙花可入药,其茎名叫透骨草,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凤仙花的种子称为“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功,用于治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等,《本草纲目》中记载:“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庖人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软烂,是其验也。”但如今很少有人用急性子来治疗骨鲠,大概是由于她本身有小毒,且药效过猛,用量难以把握吧。
    在清代,凤仙花腌制的咸菜曾是浙江宁海的一大特产,《本草纲目》记载“人采其肥茎汋(酉邑),以充莴笋”。腌制后的凤仙花茎一般食用其髓部,据说味佳可口,但现代人已经认识到凤仙花的植株有一定的毒性,吃了有一定的风险,近年来已经几乎看不到凤仙花咸菜了。
    那天,阿姨给我的凤仙苗开出了两种花色,除了玫红,另一种是西洋红。仔细察看,花叶间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小毛桃”挂着。采花染指甲肯定是不大可能了,而让“小毛桃”弹跳一下,再次体会儿时的欢乐倒是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