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郑发昌传奇故事

郑发昌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禹县、许昌、长葛、临汝及周边地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与妻子张青君各骑一匹高头大马,双手两把盒子炮,带领队伍打地主恶霸,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打出了传奇英雄威震敌胆的一世英名。至今在禹州、长葛以及四川川北一带,许多上岁数的老年人提起他仍啧啧称奇。
1952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545团团长的郑发昌和妻子张青君,谢绝政府的工作安排,回到故乡禹县无梁庙(无梁镇旧称)月湾村当了农民。文革期间,英雄惨遭迫害,含冤去世。1981年平反昭雪后,儿子郑建民被政府安排了工作,并被推选为禹州市政协委员,一代传奇英雄终于可以安息了。
保家安民拉队伍
1915年9月15日,郑发昌出生于无梁庙月湾村。在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家境贫寒的他,除了6岁时被家人送到私塾读了3个月的私学外,小小年纪就被迫放羊、拾柴、干农活。
郑发昌10岁那年,在跟着父亲外出逃荒的路上,碰到了一伙拦路抢劫的土匪。这些土匪看到在他们身上榨不出什么油水,竟把父亲投进红薯窖里活活闷死。从此,立志报仇雪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郑发昌的心中。
当时的月湾村无梁西部不远一个300余人的小山村,北边的老山坪巍峨耸立,潺潺流淌的石梁河穿村而过。村民为了防匪自保,绕村修筑了寨墙,安装了土炮。郑发昌也自制了一把土手枪,自小练就了过人的胆识和枪法。
一天,他到邻近的无梁庙观上村会友,半路上遇到两个兵痞在抢劫一个过路人。嫉恶如仇的郑发昌对准一个匪兵就是一枪,另一个见势不妙,撒腿就跑。郑发昌拾起匪兵丢下的枪支,正式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打出了“惩恶扬善、为民除害”的口号,革命的火种开始在禹北山区燃烧起来。
除暴安良扬威名
在月湾西边7、8里远的浅井镇有个鸡山,山势险峻的山寨上盘踞着一伙土匪,时常下山搔扰百姓,群众恨之入骨。郑发昌决定先拿下这股土匪。他经过秘密侦察,带领队员在一个早上的四更天,趁土匪不备突然发起进攻。匪徒们听到枪响,不知底细,慌乱地放了几枪,就丢下武器落荒而逃。
这一仗打出了郑发昌的威名,他的队伍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从此之后,他打土匪、打恶霸,打遍了无梁周边的各方匪恶势力,长葛后河镇赵楼村“十三县剿共司令”杨德、坡胡镇孟排村恶霸侯庆甫、禹县文殊镇匪首席子猷、密县超化恶霸赵振江和保安团头目高九如等为害一方的匪首们,听到他的名字个个胆颤心惊。
铁血柔情真英雄
虽然大小恶霸、各股土匪势力以及反动地方官僚对郑发昌恨之入骨,可这一带的老百姓却都把他当成了救命恩人。禹州市知名作家张延伟的老家与郑发昌是月湾村隔墙邻居,他在自己2021年创作的《26年啦!禹州的他,为何被许昌的他念念不忘?》文章里,讲述了自己父亲亲身经历的关于郑发昌的一个感人故事。
那是1964年夏天,回乡务农的郑发昌与延伟的父亲一起,每人拉上一辆装满石灰的架子车,到鄢陵、扶沟一带挣个脚力钱。第四天,两人卖了石灰往回赶,走到许昌桂村与长葛石固交界的肖庄村时,天降大雨,就急忙跑到路边一个瓜庵里避雨。
年近七旬的看瓜老汉十分热情,切开一个西瓜让他们解渴。攀谈之间听闻二人是禹县无梁庙人,老汉突然激动起来:“无梁庙有个月湾村,你们可知道?”
延伟父亲笑着答道:“真是巧了,俺俩就是月湾的!”
“月湾有个郑发昌,他现在可好?”老人越发急切地问道。
延伟父亲瞟了一眼拉低草帽只管低头吃瓜的郑发昌,赶忙问道:“咋,您老认识他?”
“他可是俺全家的救命恩人啊!”
这位姓肖的老汉眼含热泪讲述了让延伟父亲倍感震惊的一件往事。
那是民国27年(1938年),一群兵匪来到肖庄村抢劫百姓。他们闯进肖老汉家,刚搜出藏在床底下的半瓦罐儿玉米种子,竟又要欺负刚刚回家的儿媳妇。老汉妻子刚一阻拦,就被他们一枪托打晕在地,一家人哭天抢地哀求救命。
正在这危急时刻,忽听一声枪响,有两人飞马而来,大喝“住手!”
领头的匪兵乜斜了一眼,满不在乎地骂道:“老子是杨德杨司令手下,你他妈少管闲事!”
“今天这事儿我管定了!”骑马的一个人抬手一枪,那家伙应声倒地。其他同伙见势不妙,赶紧跪下求饶。
那人朗声喝道:“今天暂且饶过你们的狗命,回去告诉杨德,我是无梁月湾的郑发昌,不服,找我决战!”
肖老汉当即拉儿媳跪谢救命之恩,郑发昌赶紧下马把他们搀起来:“老人家不必客气,我今天是碰巧路过。你们赶紧找个先生给婶子治治伤,我还要赶路,告辞!”说罢翻身上马,飞奔而去……
延伟父亲没想到在离家这么远的肖庄村,还有郑发昌除暴安良的义举。他抬手摘下郑发昌头上的草帽:“老叔,您看看他是谁?”
肖老汉仔细端详,顿时惊呆了: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他仍一眼认出了眼前这个衣着朴素、面带微笑的中年人,正是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的恩人郑发昌!
肖老汉万分激动地强拉他们回到家中,打酒买肉盛情款待,并请来村中德高望重的几位长者作陪,非要二人多留几日,以表谢意。
郑发昌谢绝了肖老汉的挽留,拉起架子车执意要走。老汉一家见强留不住,只好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出村近二里地,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投身革命意志坚
在打击恶霸土匪等各方势力的同时,郑发昌积极寻求党组织,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35年冬,他与在长葛石固、孟排一带开展地下活动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赵基辅及地下党员单子奂、单文卿、单文俊等取得了联系。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和考验,郑发昌于1938年冬在坡胡镇孟排村一间破瓦房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郑发昌从一个保家安民的绿林好汉,转变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
1984年3月6日,当郑发昌的儿子郑建民找到抗战时期中共长葛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时任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科研所党总支书记赵基辅时,得知郑发昌悲惨遭遇的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郑发昌同志入党是我发展的,我就是见证人!”当即为郑建民写出了证明:“关于郑发昌同志入党经过,根据我的回忆,郑发昌同志入党是1938年经单子奂同志介绍的,我也知道这事,记得我去过月湾郑发昌同志家两次,主要商谈组织抗日武装问题......为沦陷时打游击做好准备。”
1981年8月,禹县人民法院对迫害郑发昌的凶手予以惩办。1984年5月,中共许昌地委统战部、许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安置起义人员六名同志的通知》,郑发昌与张青君夫妻终于等到了云开日出、平反昭雪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