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声里寻古意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主人公,是96岁高龄的诗词大家、被尊为中国最后一位“先生”的——叶嘉莹。
她在南开大学授课时,课堂座无虚席,外系外校甚至外地的学生都来听讲。叶嘉莹说,她用一生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美好、高洁的世界,但她却看到现在很多人,徘徊在门口进不去。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
很多对诗词感兴趣的人,都知道叶先生,但抛开诗歌这个小圈子,更多人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其实是因为捐款。
2018年,叶先生向南开大学捐赠1857万元,成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一年后,叶先生又追加了1711万元,累计捐赠3568万元。这些捐款来自稿费和房产的出售,而叶先生自己的生活却极度节俭。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古人最美好的想象,都在她身上重现。有人心疼叶先生,认为她晚年孤苦,叶先生说自己有诗词为伴,并不需要人陪。人们不解是什么支撑她捐出全部身家,在如此高龄回归清贫,她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回应:“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她的好友刘秉松评价她:人生最难就是把自己退到一个位置,用相同的态度去接受一切,去轻而化之。她把悲痛和快乐都一样处理,能够感知,但不沉溺其中,做什么都举重若轻的样子……我们中国古代的君子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叶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那便是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叶嘉莹先生在浩瀚的中国诗词中精挑细选了218首,在《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吟诵声里寻古意,讲解句中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