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手拉坯与注浆成型的区别

在现代钧瓷的制作工艺上,素胎成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拉坯,一种是模具注浆,那这两者究竟有何区别呢?
手拉坯
钧瓷的独特之处不仅是工艺之美,更在于千百年来的传统手工之绝妙。而手拉坯成形就是一种古老的技术。
手拉坯是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工将可塑泥料拉制成各种形状坯体的方法。拉坯轮现在用电动轮,过去则用的是手搅轮。
手拉坯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先把泥团置于转动的轮盘上,用手抱正抱顺,然后在泥团上部的中间部位扣出一个窝来,并上提把窝拔高;把左手放在窝里边,右手放在窝外,两手四指里外相对挤拉窝泥,向上边或外边扩展,使窝泥变薄成适当厚度的坯体,同时使坯体成为预定的各种形状;最后在坯体的底部以下用一细线把坯体割下,即成毛坯,毛坯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在转轮上进行旋削休整使其达到精坯的要求。
具体要达到的标准是: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表面光洁,厚薄适中。有的坯旋好后,还要进行黏结饰件的操作,如壶类黏结嘴和把,瓶类黏结耳饰等。
手拉坯成型要求手工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也较大,自古以来,宋朝鼎盛时期的手拉坯钧瓷以其“神、奇、妙、绝”四大特色而名扬天下,尤其是传统钧瓷器型,非手拉不能得其神韵。
钧瓷之美在于创新,更在于对历史的还原,手拉坯所具有的传统钧瓷文化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被很多人喜爱且无可替代。
模具注浆
注浆成型是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现多用于批量的钧瓷生产。
它是将泥浆注入多孔石膏模型内,借助于石膏模的吸水性,使泥浆分散地粘附在模型上,形成和模型相同形状的坯泥层,注浆完成坯体在模型内形成后,随着其继续脱水收缩硬化,逐渐达到一定硬度。
届时打开石膏模型,取出坯体即成毛坯。稍后进行旋削修整,黏结耳饰及附件,干后按工艺规定把坯体表面擦抹干净,即成为精坯。
注浆成型是一种适应性大,生产效率高的成型方法。凡是大型、形状复杂、不规则或薄胎等制品,均可采用注浆成型法来生产,因此注浆成型在日常陶瓷及现代陶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如何分辨钧瓷是手拉成型还是注浆成型?
1、器型限制
手拉坯是有器型限制的,由于是在旋转的轮盘上,所以一般做出来的器型都是圆形的,如传统经典的观音瓶、单品、柳叶瓶、碗、洗、罐、钵等这样的器型。
2、器型重量
手拉坯的钧瓷手感一般比较重,但也有胎薄稍轻的。手拉坯的钧瓷因为是手工制作,即使是同样的器型,其高度、大小、轻重都会有区别,不会完全相同。
3、器身旋纹
手工拉坯的瓷器,内部会有不规则的手工拉坯纹。有的是一圈一圈的,有的是深浅不一的纹路,仔细观察就能看到。而机器压模成型的,瓷器上一般找不到拉坯纹,或者都是深浅很规则的纹路。
4、圈足深浅
手拉坯钧瓷器型圈足一般比较高,线条平整规矩,棱角分明。
而注浆成型作品的圈足则有轻微的模具线印在底部,靠近圈足的内侧,模具的圈足通常不是太高,棱角线不是太尖锐,比较圆滑。
不同的成型工艺使瓷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孰好孰坏,孰高孰低并不能一概而论。